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三十六计智谋大全书籍 > 第一套 胜战计(第4页)

第一套 胜战计(第4页)

此事很突然,刘经理正在休假中,没收邮件,下属慌忙来电求救。刘经理一听也觉得此棘手:首先,在外资公司一涉及到诚信问题几乎是死罪,无可申辩,尽管那些测验只是无关痛痒的事情;其次,主角只是个小小促销员,没人会因为在乎她的死活去留而大动干戈,一般情况下都只能够无情地将她牺牲掉。但刘经理并不这么看,他觉得此女经理想借此打击他的团队而达到扬其气焰的目的,让他的人再也不敢轻视她的作用和其负责的工作。另外,如果此时刘经理轻易认输,此促销员会大受大击甚至离开,下属们会觉得窝囊而士气大伤。

面对几乎无一线生机的难题,如果,刘经理用求情的办法,向此女经理和其他主管说情,让他们网开一面,让此促销员当选,哪怕是成功也会遍体鳞伤,苟且残喘。刘经理苦苦思索,决定用围魏救计来破解。要此事的发起人停手,必要反攻其漏洞或必救之处,否则她是不会罢休。

什么是她必救之处,只有证明她的行为是为人事部添乱。于是,刘经理就与下属们串通,他发邮件说,此人如果是有诚信问题,不仅不能选为明星,而且和她一样有类似行为的人要马上开除!

全国促销员为应付那无聊的测试有不少人作弊,这样打击面一下子就扩大了。刘经理的下属依计而行,他们委屈地回复大家,阐述招人的难处,还有新人难以胜任的种种。

这时,刘经理顺势一棒,掷地有声地说:“招人是人事部的问题,你们不用担心;新人不熟产品知识,那是人事培训部的问题!”顿时,刘经理将形势化被动为主动,他们如果继续纠缠下去,最终想想还是击回给自己。结果,此事不了了之,刘经理推选的下属成功当选为明星促销员。

围魏救赵在军事上是一个成功的谋略,历代屡用不鲜。当人们掌握与使用它时,就是一种策略;当人们具体运用与操作时,就是一种方法论。不但古代战争可用,现代战争也可用,各行各业都可用,并且都会获得奇迹般的效果。

某市某户全家移民国外,欲出售所居住的高价位住宅,卖方要价200万元,托与房地产中介公司代理。中介公司业务员接下本案后,积极地策划广告,宣传其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房间布局的合理性及其配套设施的全面与完善,很快将房子推展到了市场上。

两周后,出现了一位买主。参观完本所住宅的里里外外,对各方面的条件甚是满意,但只出价180万元,这与卖主的底价相比尚差20万元。业务员无奈,只有回头找屋主议价。经过3天的商议、协调,屋主终于同意售价降为190万元台币,但声明不再降价。

售价190万元与买价180万元相比,仍有10万元价差。鉴于卖方态度坚决,为了促成这项交易,业务员只好硬着头皮再回头找买方协调。费尽口舌,买方态度缓和,做出让步,同意再加价5万元,即总价185万元。为了表示自己购房的决心与诚意,还当场付了5万元的斡旋金。

无巧不成书,就在交付斡旋金的当晚,买方又找来业务员,告诉他说:“一个月前我在别处看过另一栋房子,论各方面条件,都比我现在看好的这所房屋称心如意,只因为当时屋主不肯降价,几次交涉谈判未能成功,我只好放弃了,可谁知事情已过去这么久了,我差不多已把这件事忘掉了,就在一个钟头前,那家中介公司突然打电话来告诉我,屋主愿意依我的价格出售,可我今天已在第二户下付了斡旋金,若房主仍不肯降价,固执己见,我衷心地希望你能退回这5万元。”

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可难倒了业务员,对中介者而言,基本上只是个中介性的角色,并无退款与否的决定权,除非屋主同意或屋主接受买方的价钱后,买方又反悔不准备买房,才能将其预交的斡旋金进行没收。而就眼前面临的情况是:一方言明不再降价,而另一方则声称打死也不可能再加价,中介者处在夹缝中,真是左右为难。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尽快把信息传给屋主,由屋主自行决定。

屋主听到消息后,也犯了难。既然买主更中意前一户房子,就有可能反悔,若我答应他的要求却反遭对方拒绝,我就有权没收他的斡旋金,这样就等于本钱下降了5万元,以后再怎么卖都是赚。但赚这5万元的前提是必须接受买方的价格185万元,即需在原售价基础上再降价5万元;若不愿意降价5万元,在目前经济不景气、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交易不大活跃的状态下,错失了这笔买卖,新买主不知何时再现,也不知是否还会有人肯出185万元的价钱,最重要的是现在是买方市场呀!

因事出突然,卖方左思右想,总想不出一个妥善的办法,而买方又以“前屋屋主催问甚急”为由不断来电要求中介早早回话,否则应立即退回斡旋金。局面就这样陷于僵局之中。

经过几十分钟的“深思熟虑”,屋主终于赌博性地同意以买方价格出售,若买方拒绝,则可顺理成章地将这5万元“纳入私囊”。

中介人把这一决定转告买方,买方表面上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申辩着:“我其实比较喜欢的还是前屋,但后屋的卖方又同意了自己的开价,如果不接受这项交易,将立刻损失掉5万元。”经过中介人在中间不断地周旋,买卖双方终于勉强成交,达成协议。

就本案高价位住宅成交的整个过程来看,似乎“水到渠成”,其实是买方运用“围魏救赵”的谈判策略延伸出来的高明杀价手法,以5万元斡旋金为诱饵,又以“前屋”之事相威胁,使对方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最终,落入买方所设的圈套,实现了买方削价的最终目的。

谋略评析

以迂为直巧解围

避实击虚妙制敌

围魏救赵列位三十六计之第二计。此计主要是用于解围的,其特点是:以迂为直,避实就虚,攻敌所必救,以解除敌军的围困。具体说就是:当本军某部遭敌围困不得突围时,救援的军队不是直接进攻围困的敌军,而是以迂为直,选择敌方防守相对空虚而又地处要害的地区进行攻击,以迫使敌方撤围回援,并趁敌军在回援途中发起奇袭,以克敌制胜。

第三计 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今译】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未明朗,要诱使盟友去消灭敌人,不必自己付出代价,这是根据《损》卦推演出来的呀。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曰:损下益上,其通上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得利。

军事运用

子贡设计救鲁国

刘备一言杀吕布

用在军事上,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学会识别这一计谋.可以防止上大当,吃大亏。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

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伏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借刀杀人”是自己不出面,借用他人的力量达到辖制他人、完成自我的目的。我国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借刀杀人”的史例记载,大约到明代,才作为一个词普遍运用。《三国演义》可谓中国智谋全书。刘备与孙、曹的争战中,虽然有关、张等武将,然而没有决胜的优势,所以辗转之中,假手他人,消灭有生力量是极为重要的。

曹操曾用王允之计把一员虎将吕布生擒了。吕布当即就想投降曹操:吕布说:“明公(指曹操)您所担心的人,没有比我吕布更有威力的,我现在降您,太平就不用扭忧了。您率领步兵,我率领骑兵,平定太平,就容易得如吹灰一样。”曹操被吕布说动了心,心下不想杀吕布,以增加目己势力。

刘备站在一旁说话了:“曹公啊,您没有看到丁建旭和董太师的下场吗?”曹操一听,立即下令杀死吕布。

丁建旭即是丁原。最早,吕布是丁原的部下,吕布后来受董卓之诱杀死了丁原,并跟随董卓。董卓入京之后,势力扩大,自称太师。王允巧用连环计,使董卓死在吕布之手。由于这些缘故,曹操下决心杀了吕布。

刘各为什么要杀吕布呢?原来,刘备是暂时栖身在营营,心怀大计。曹操与吕布联合必给刘备的未来带来重大阻力。吕布英勇过人,武功盖世。先前,虎牢关一战,吕布一人独战刘备、关羽、张飞,且进退自如。如果他与曹操联合,天下哪有敌手呢?刘备以此一言而杀吕布。

商业运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