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淡定的人生不生气教师读书心得 > 第一章 学会淡定何必那么生气(第2页)

第一章 学会淡定何必那么生气(第2页)

其实,我们全都拥有自由的心灵,而且不会被任何事物所绑住,除非是我们自己认为;我们全都享有自由,不论汽车停在哪一个停车位,不论牙膏怎么挤。

活着——真实地活着——我们必须让自己跟周遭的人、事、物融合在一起。我们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种不变的形象下,或者认定每件事情只有单一的解决方案。

一位东方的哲学家曾说过:“快乐的秘诀在于‘停止坚持自己的主张’。”

淡定箴言:

我们必须分辨清楚,到底是生活圈住了我们,还是我们自身狭隘的思维限制了自己。能实现快乐的唯一方式是不被任何事物所约束,而不受约束的唯一方式则是——管理好自己的思想。

不要为小事动辄发火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做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或者和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他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使劲地喘气。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奋努力,因此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宽广。但不管房子有多大,只要他与人生气了,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为什么爱地巴每次生气都这样做呢?

所有认识爱地巴的人,心里都非常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说明。直到后来有一天,爱地巴的房、地已经非常大了,而爱地巴也老得快走不动了,但他依然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后,太阳都下山了。爱地巴坐在田边艰难地喘着气,他的孙子在他身边恳求他:“阿公,你年纪已经很大了,这附近也没有人比你的土地更宽广了,您别再像从前一样,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上三圈啊?”

爱地巴禁不起孙子的恳求,终于说出了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别人吵架、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马上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

孙子又问道:“阿公,你年纪大了,而且变成了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呢?一想到这儿,气立刻就消了。”

淡定箴言:

在生活中,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也别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动辄发火,在人际关系、家庭和睦、邻里相处等问题上,要保持糊涂的态度,不要太过于较真,这样,人的一生才算是一个美好而愉快的一生。

凡事顺其自然是最好

人生福祸相依,变化无常。少年气盛时,凡事斤斤计较,锱铢必较,这还有情可原。一个人年事渐长,阅历渐广,涵养渐深,对争取之事应看得淡些,凡事不必太认真,顺其自然最好。如果少年就能如此,那就可称得上少年老成了。

话说师徒二人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师傅就对徒弟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徒弟领命就到了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徒弟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

“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徒弟微微一笑:“主人家,恕我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慢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真”字。徒弟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五岁就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徒弟回答说:“不就是认真的‘真’字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敢冒充大师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徒弟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大师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大师答曰:“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道:“果是大师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徒弟不懂啊,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大师微微一笑:“有时候的事是认不得‘真’啊。”

凡事不必太较真,夫妻生活中也是一样。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夫妻,食的是人间烟火,谁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双方都应当学会宽容对方的缺点,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就不要求全责备,该装糊涂就装糊涂,该和稀泥就和稀泥。对方无意间带给你的小小伤害或不悦,不要放在心上或挂在嘴边,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适时地宽容对方,可以消除婚姻的阴影。

婚姻的密码在于“求大同,存小异”。有人比喻夫妻就像两块拼在一起的木板,双方的结合并非天衣无缝,质地和纹路也不尽相同。夫妻不会像两滴水一样,他们在性格、爱好、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任何一方都不能用自己的特点去消灭对方的特点,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对方。夫妻双方应允许各自保留一块独具特色的“自留地”。

凡事不必太较真,如果太较真,由于人是相互作用的,你表现出一分敌意,他有可能还以二分,然后你则递增为三分,他又会还回来六分……把敌意换成善意,你会有多么大的收获。当“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双负,能转变成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双赢时,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吗?

淡定箴言:

对周围的环境、人事,假如你有看不惯的地方,不必棱角太露,过于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喜怒不形于色,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大智若愚和难得糊涂

常言所说的“大事要清楚,小事要糊涂”,即指对原则性问题要清楚,处理起来要有准则,而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则不必认真计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一些非原则性的不中听的话或看不惯的事,可以装作没听见、没看见,或是随听、随看、随忘,做到“三缄其口”。这种“小事糊涂”的做法,不仅是处世的一种态度,更是健康的秘诀之一。

世人都愿当智者,不愿做糊涂虫,更不会心甘情愿地由聪明而堕入糊涂。然而事实上,人世间凡事复杂善变,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掰扯得清清楚楚,而且有些事情越是清楚越是让人烦恼。所以古人有“大智若愚”和“难得糊涂”之说。

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个条幅:“难得糊涂”,条幅下面还有一段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当然,这里所讲的“糊涂”是指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修养,意在劝人明白事理,胸怀开阔,宽以待人。所以真正的难得糊涂,是一种聪明升华之后的糊涂;是一种涵养,心中有数,不动声色;是一种气度,得道高深,超凡脱俗;是一种运筹,整体把握,不就事论事。一个人要是做到这些,他一定是最“糊涂”而又最聪明的人。

对一些生气烦恼也无济于事的情况,要学会糊涂对待。“糊涂”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从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避免许多疾患的发生。当你处于困境时,“糊涂”一点能使你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减少对“大脑保卫系统”的不必要刺激,还可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

在男女的爱情中,更是需要难得糊涂。而当一段情感改变颜色——或疏远、或伤害、或背叛,总有一方会忍不住愤怒:“你曾经说过爱我到永远,原来你的话全是骗人的!”被质问的人常常会深感委屈:“我当时真的很爱你,真的是想和你同生共死,我没有骗你!”

真与假,无恒定。所谓的“真作假时假亦真,虚中有实实乃虚”,人生在世,本就是在真真假假、迷迷糊糊中度过。如果你有佛的智慧,可以看透自己的来路去途,可以明了自己的生辰死日,可以观视你将遇未遇的一切人、一切事,生命,于你还有意义吗?活着的滋味,将比白开水更寡淡。

正因为人生中虚实难料、前程未卜,正因为人际交往中真假交错、爱恨更替,我们才会充满探究的兴致,追寻的意趣,跌宕起伏间惊心动魄。才会在得到真情时倍加珍惜,博取成功时激情难抑。假设好坏成败早已注定,早已明晰,你的心即便不是进入漫长的冬眠期,也会变得迟钝,失去活力。

人生,因过程而精彩;生命,因感觉而真实。

淡定箴言: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织一个美梦给自己,以你的心感受一份虚拟的真。倘若,在下一个黎明到来时,你会发觉那七彩的天空不过是你梦中偶尔的涂鸦,无须哭泣,至少你曾有过真切的心醉与心碎。

不带“放大镜”出门

有人说“做人要做糊涂人,做事要做精明事”,这话一点不假,古代就有名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来表述这层意思。确实如此,尤其是在现如今利欲熏心的年代,如果人太较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也容不下,最终会把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失去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

桌面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是凸凹不平的黄土高坡;居住的房间看起来干净卫生,但当阳光射进窗户时,就会看到许多粉尘和灰粒弥漫在空气当中。如果我们每天都带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去看东西,恐怕世上没有多少可以吃的食物、可以喝的水和可以居住的环境了。如果用这种方式去看别人,世上也就没有美,人人都是一身的毛病,甚至都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活在世上难免要与别人打交道,对待别人的过失、缺陷,宽容大度一些,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可以求大同存小异,甚至可以糊涂一些。如果一味地要“明察秋毫”,眼里揉不得沙子,过分挑剔,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去论个是非曲直,整个输赢来,别人就会日渐疏远你,最终自己就变成了孤家寡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