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做人做事讲原则讲逻辑 > 第五章 做人要学会取舍(第3页)

第五章 做人要学会取舍(第3页)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年轻时当过小官,对当时现实和自己的处境很不满,一心想建功立业。他经常看见在厕所中觅食的老鼠,遇见人或狗就慌忙逃窜,样子显得十分狼狈。再看粮仓中肥鼠,自由自在地偷吃粮食,没有人去打扰。

李斯由感叹得到启发,发现人要像粮仓之鼠,才能为所欲为,自由自在。他到齐国去拜荀子为师,专门学习治理国家的学问。

学成之后,李斯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楚王无所作为,不值得为他效力。其他几国势单力薄,也成不了大气候。他感到只有秦国能有所作为,于是决定到秦国去。

临行前,荀子问李斯去秦国的原因,李斯回答说:“学生听说不能坐失良机,应该急起直追。如今各国争雄,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时机。秦国想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到那里去正可以大干一番大事业。人生在世,最大的耻辱是卑贱,最大的悲哀是穷困。一个人总处于卑贱贫穷的地位,就像禽兽一样。不爱名利,无所作为,不是读书人的真实想法。所以我要去秦国。”荀子对此加以赞赏。

李斯刚到秦国时,并不得志。后来相国吕不韦发现李斯博览群书,加以重用,李斯才有了接近秦始皇的机会。

这时秦始皇正想一统天下,李斯趁机向他献计说:“凡是成大事业者,都应抓住时机。秦国在穆公时虽然强盛,由于时机不成熟,没有完成统一大业。自孝公以来,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连年打仗。现在秦国国力强盛,大王英明,消灭六国像除灶尘一样容易。这正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如果错过机会,等各国强大并联合起来后,那时虽有黄帝的英明,也难以吞并天下了。”

秦始皇听了这些话十分兴奋,马上提拔李斯为长史,按他的谋略派谋士刺客到各国去,用重金收买各国大臣名士,收买不了的就刺杀。与此同时,又派出名将率重兵以武力威胁,迫使各国就范。

在十年时间内,李斯辅佐秦始皇消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他因此为秦始皇所器重,官位上升到了丞相。

李斯不愧是识时务者,当然属俊杰之列。他从厕所和粮仓中老鼠的两种截然不同遭遇,而得到启发:一定要选择英明的君主,才能使自己像仓鼠那样,“为所欲为,自由自在”,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谋士像李斯那样“择主而事”,如商朝末年的姜子牙,直到晚年才遇到自己心目中的明主;汉代人称“大树将军”的冯异,曾数易其主,最后投靠当时还官小势微的刘秀,并辅佐其打下天下,建立东汉王朝;还有三国时的诸葛亮……

当然,择主而事要顺应时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决不能“有奶就是娘”而盲目事之。那样,不仅会毁了你的大好前程,还会为你带来灾祸。

激活死脑筋:

不做厕所中的老鼠,不事暗主,乃至弃暗投明,才能在历史的风云中实现自己的平生之志。这对于我们在事业中的取舍不也有很大的启发吗?

跳出两难选择

形而上学者在绝对的两极中思维,或者是甲,或者是非甲(乙),或者这样,或者那样,没有其它的选择。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以无数的事实证明这种思维方式是错误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既不是甲,也不是非甲(乙),而是丙,换一句话说,就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言,正方案不行,反方案不行,只有正反方案之外的方案,即第三条方案最佳。

第一个例子:

宋朝的蔡京在洛阳的时候,遇到一则有趣的诉讼案件。有一位妇女生过一个儿子之后,改嫁了,在新家里又生了一个儿子。后来,两个儿子长大成人,都做了官。他俩争着奉养母亲,相持不下,以致于打上了官司。断案的人没有办法裁决,向蔡京求救。蔡京听后说:“这有什么困难?问问他们的母亲,如愿意到谁家就去谁家,不就完了么?”就这样,蔡京一言断了一案。

以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断案人之所以陷入困境,是他的注意力只在对立的两个方案中打转转,是这个儿子的要求对,还是那个儿子的要求对?他就没想到跳出这个圈子,另外想个办法。蔡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发现了第三条道路。

第二个例子:

庄浪地方的部落首领鲁麟曾被任命为甘肃副将。他想作大将未能如愿,就依恃他的部落强大,跑到庄浪,同时,以孩子小为藉口报告朝廷。面对这种情况,有人主张给他大将印,有人主张召他到京,安置到别的地方作官。双方争议不下。尚书刘大夏却说:“这个人暴虐,不善于使用下属,没有多大的作为。但也没有什么罪。我们给他大将印,不合规法;召他进京,他可能不来,这又有损朝廷的威信。”为此,他想出另外一个办法,他给皇帝写了一个奏疏,充分肯定赞扬了鲁麟的忠诚和功绩,并同意他退休在家。然后,将这番意思通报了鲁麟。

后来,鲁麟在郁郁不乐中死去。

《三国演义》里的一段故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曹操谋杀了马腾,正赶上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死去。他一时兴奋起来,起兵三十万,想乘机夺下江东。

面对曹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孙权惊慌失措,立命鲁肃前往荆州告急。因为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结为联盟,危及关头,不能坐视,刘备集团对此却很为难。当时,他们正在“操练军马,收拾器械,将欲取川”,进取西川关系争夺天下的整个战略布署,特别重要。很明显:如果援助东吴,就失去了进取西川的大好时机;若不援助东吴,孙刘联盟就顷刻瓦解,最终会被曹兵各个击破。究竟怎么办?谁也想不出办法。

可是,刚由南郡赶回荆州的诸葛亮,见了鲁肃的来书后,却坦然自若地说出了一个办法,他说:“不消动江南之兵,也不必动荆州之兵,自使曹操不敢正视东南。”原来,诸葛亮料道,曹操谋杀马腾之后,其子马超绝不会善罢甘休,只要刘备修书一封,联络马超对曹操动兵,曹操就不可能对江南用兵了。

刘大夏和诸葛亮的高明之处,都在于跳出二难的选择圈子,另辟蹊径,也就是寻找第三条道路。

激活死脑筋:

死脑筋的人在处理事情时,往往是一叶障目,不知泰山之大,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打转转。他们不能以发散的思维方式和开阔的视野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说,聪明的人能见人所未见,知人所未知,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就是眼光敏锐,站得高,看得远,能在别人思考的范围之外思考,从而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东西。

别人都不要的我要

在都市中常常可见到一些头戴破草帽,手持铁扒子的人,游弋于垃圾箱和破烂堆前,将别人丢弃的废物,东挑西拣,找出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然后拿到废物收购站去卖。可别小看捡“破烂”这个行当,它不仅是这些人赖以谋生、养家糊口的手段,而且某些人还因此而暴富起来,人称“破烂王”,虽名字不甚雅,但毕竟也是出人头地的大腕。

其实,这些人无意间运用了“人弃我用”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发明者,是二千多年前的战国初期,一个叫白圭的商人。

那时,魏国国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推行各种改革措施,以加强统治。李悝大刀阔斧地废除了贵族世袭当官的制度,代之以按照功劳和能力来选拔政府官员,还制定了一部《法经》,以削弱贵族们的特权。在经济方面,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他推行了开发土地潜力,鼓励农耕的政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