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胜于一切说教
老宋对儿子陶陶承诺,若他考试能达到一定标准,要带他到百货商店,选一样他最喜欢的玩具。陶陶非常努力,终于达到目标。父亲也很守信地带他到百货商店去。
老宋:“你自己选一样东西,我买给你,作为奖品。”
陶陶:“我要这支玩具枪。”
老宋:“这个玩具不好,太具有暴力性了。换一种吧!”
陶陶:“那我要这只大玩具熊。”
老宋:“我们家面积小,这熊这么大,过于占空间,不好。换另一种。”
陶陶:“由爸爸您决定好了。我不选了。”陶陶嘟着嘴,很不高兴。
老宋:“你现在喜欢读书,我看买文具做礼物吧。来,买铅笔跟橡皮擦各一打。如何?”
民主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让孩子说话。老宋的决定,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这是民主爸爸吗?今天这个民主时代,父亲对待孩子是否需要在观念与作为上改弦更张呢?
也许你认为孩子买那些东西没有经过明智的考虑。但你还是小看了孩子。孩子在一听懂你的话时,就已经懂得道理了:“假如我的观察没有出错,小孩在比你想像的更早的时候,就希望被人当作理性的动物看待了。”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应该把他们当作理性的动物看待”,意思是说,你的举止要温和,态度要镇定;要让孩子感到,你对他们所做的或你要求他去做的,是为了他好,是有必要的;要让他们知道,你之所以吩咐他或禁止他去做某件事是有道理的。之后,你要听听他们自己的意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理由。如果你采取了最佳的说服方式,孩子是可以认同我们的意见的。
在一些文明与民主的家庭里,都是谁说得有道理就按谁说的办,其他人就得接受,而不是家长独断专行。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习惯成自然,就不会无理取闹,家长也就没有必要用训斥、吓唬等粗鲁的方式,家庭自然会形成一种互相关心爱护、温馨和谐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孩子聪明才智的发挥。
尊重孩子的成年人总是尽可能地摸透孩子的心理,平等地对待孩子,所说所做都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不把成年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明智的父亲常常总是这样对孩子说:“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理解。”“让我弄清楚是不是理解你说的。”如果我们肯丢掉成人的认识框架,从孩子的眼光来理解他们的世界,并给予引导,我们就会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学到知识。如果我们站在成年人的立场,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分析问题指明方向,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就会侵犯他们的权利。如果我们坚持认为我们有道理,滔滔不绝地向孩子们灌输,我们就限制了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我们用希望了解、希望倾听的态度与孩子们谈话,我们就会使孩子懂得,我们是相信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的独立性的。尽管成年人对孩子所做的许多事情认为不尽人意,但是也不能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专制的家长总对孩子挑剔指责过多,要求过高,他们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不是尊重他们,这样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自信。
“家庭也是一种政治地域,是力量与力量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成熟的家庭,当权的、有力量的父亲,不能一味地压制处于弱势一方的孩子们。父亲的民主态度可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正如一位儿童教育家的孩子所说的:
“家庭的气氛是很重要的。在我的家中,父亲的民主、开放,可以让我快乐地成长学习。就像读书,父亲从不要求我考第一,也从不逼我念书,但是,我却偏偏每次都考第一。我想这就是父亲与其他人不同之处。”
你愿意做这样的父亲吗?
好爸爸绝招:
不要过多地使用“不”这个词,但要仔细考虑孩子所说的“不”。
用温和的语气阐述你的看法与理由,重要的是希望对方的理解而非服从。
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
给他一个选择机会,让他自己做主。
记住,长篇大论的说教是无用的,行动胜过一切说教。
2责任重于一切
14岁的小信非常想要一条小狗,但是他知道,父亲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它。他曾经在3个月的时间里,经常骑着自行车经过邻居的宠物棚,为的是看看那里的小狗。在此期间,他再三恳求父亲让他养条小狗。他承诺,他将从现在起天天照顾它、喂养它。为此,他还特地从图书馆借来了饲养与训练狗的书,从头读到尾。他制订了一张图表,列出第一年中照看小狗所要做的全部杂务事,并在每一项后,加入他自己的想法,以表明他将负责到底。父亲也最终相信,他会负起责任。上周六,他们一起选了一条小狗带回家来。
小信果然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把小狗照料得非常好。
孩子现在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承诺,那么长大后,他也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他们的工作、朋友、社会和家庭负责。
我们知道,一般的孩子是通过以下途径学会承担责任的:
他们观察富有责任心的成年人的言行。完成委派给他们的任务。在实践中经历磨难和从错误中经受锻炼。
作为父亲,你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把孩子培养成精力充沛、有荣誉感、恪守信用、富有责任心的年轻一代。这项任务似乎非常艰巨,但像许多其他童年时期的必修课一样,它是从一点一滴学起的,其发展过程是潜移默化的。
呱呱坠地的婴儿和蹒跚学步的幼儿,根本没有能力学习和理解责任。他们总是在忙于学着使用自己的身体,不断地掌握如何讲话以及了解这个世界。但实际上,这些都有赖于你如何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尽力观察、聆听你的言行。他们观察你的言谈举止,你为自己和他人做了什么;他们留意你如何处事,观察你每天怎样忙于为自己和别人做事。就这样,这些所见所闻潜移默化地在他们的思想中生根发芽。
学龄儿童已经开始能为自己做更多的事情了:他们自己刷牙、冲凉、洗澡、梳头、挑选衣物。他们甚至能喂养宠物,帮年幼的弟弟穿衣服,收拾饭桌。同时,他们开始对学校和家庭作业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并在运动场上遵守游戏规则。
稍大一点儿的孩子会管理学校和家庭事务,帮助弟弟解决数学问题,帮忙做家务活,义务参加春季社区清洁活动,并且还能够为生病的老师筹集医疗费。对孩子来说,所有这些负起责任的努力都十分重要。他们有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在为自己或者他人提供帮助时,他们会有一种幸福的满足感。他们开始明白这个社会是在分担责任和共同努力中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