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好吗 > 第八章 身体力行比什么都重要(第2页)

第八章 身体力行比什么都重要(第2页)

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明白这些道理,他们的个性特点也更能得以自由发挥,例如助人为乐。有些孩子需要更多的促进因素。有些孩子明白个人责任的含义,而另外一些孩子则竭力想为每一个过失找借口。然而,所有的孩子都将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习如何承担责任。

在一定程度上,孩子想承担责任的愿望,受到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和他们自身良好动机的影响。你对他承担自己的责任满怀信心与期望吗?归根结底,孩子的责任心的培养取决于你自己。

好爸爸绝招:

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以积极的态度履行家庭和工作职责。每天花点时间休息和放松,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

给孩子分配些适合其年龄的任务,包括照看自己和帮忙料理家务。

帮助孩子理解责任和特权之间的联系。当孩子确实负起份内责任并承担起额外责任时,要给予适当的特殊照顾,给他们一些特权;而当他们随意出错、不负责时,就收回相应的特权。

教育孩子不要怕犯错误;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对孩子出色的工作和一贯的责任感给予肯定。

3绝不违约

珍妮和帕莎约好,星期六要到帕莎家去一起完成一个工艺的制作。帕莎答应准备好工具和所需材料,珍妮出设计。这件事爸爸妈妈并不知道,到了周五晚上,全家商量周末一起去爬山,再住一个晚上,周日回来,珍妮连想都没想,就举手赞成了。她回到房间给帕莎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明天要去旅游,周六约定要做的事,周日回来再说。帕莎十分不快,因为她为了这个约会,推掉了其他的活动安排,况且周一还要交作业,周日再做怕来不及。但珍妮不愿放弃这次旅游,说等周日回来再说,便挂了电话,同家里人一起去做明天出发的准备。

过了一段时间,帕莎打来电话,是爸爸接的,听说是找珍妮,便交给了女儿。因为听到帕莎的声音中有些不快,爸爸不由留心听她们讲话,虽然不大清楚,但心里有了些想法。等珍妮放下电话,爸爸问道:“有什么事不愉快吗?”“没有什么,一点小事。”“这是我的不是,安排出游前没有问一下你有什么安排,就决定了。你是不是约了人家什么事。”“噢,本来说明天做工艺作业,后天做也一样。”“什么时候交呢?”“星期一。”“这不大好,一是完成作业是要紧的事,不能随便推移时间,再者帕莎恐怕已经做好了准备,违约不好,你忘了上次你约她来一起做游戏,结果她临时改变了主意,你是多么生气?”珍妮犹豫了,妈妈理解她的心情:“这样吧,你明天先去做作业,什么时候做完,我们就什么时候出发,反正也不太远,去了先休息,第二天再玩,好不好?”

这里全家人都为珍妮做了一点小小的牺牲,但这是值得的,爸爸及全家的支持教会了珍妮要对自己的行为、言行负责任,要尊重别人,要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要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品质,父母常常是要做出牺牲的。这也是做父母应有的责任。

孩子对于任何事情做出的处理反映出孩子的受教育品质。

美国教育部的一份报告说:“今天,大家一致认为,许多孩子没有学会年轻人应有的素养。调查表明,孩子认为考试作弊没错,拿走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也没错……许多父母也想与孩子一起犯深层次的宗教道德错误,例如许多偏激种族歧视行为。”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往往缺乏责任感呢?当然,学校教育有责任,而根本原因也许在于做父母的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在家里,不少父母只让孩子充分享受他们的权利,却不让他们知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比如,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孩子到了学校里,还要送来吃的、玩的,根本不舍得让孩子为自己操点心。殊不知,就在这过分的溺爱过程中,孩子的责任心慢慢地淡化和消失。所以,我们今天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教育孩子担负责任的现实目的是帮孩子根据他人的需求作出决定,而不是基于自我需求。这最终将影响父母对自己行为的态度。通常做大人的同情别人时,出于为别人考虑并且不图报酬时,大人会觉得自己干得不错。在孩子面前,大人必须说明这个事实。

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随着人生境遇的转换,时代的变迁,可能会生长出与父母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不可能永远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道德体系,但我们给予他们一个牢固的基础,使他们在有意识的摸索中形成自己的新价值,他们会记住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勇敢地对待自身的缺点,这种勇气与坦率会鼓励孩子做终生的探索与自我培养,不致迷失方向。

与负责任相联系的词汇包括:该受谴责、责备、有义务。教适龄儿童学习这些词的意思和读法,告诉他要记住:“我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好爸爸绝招:

列出孩子和家庭成员应轮流承担的家务事。

让孩子做每日必做之事——洗漱、整理、选择校服、准备午餐等。

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列出他所能参加的体育活动和其他能完成的课程。

鼓励孩子高效率地完成家庭作业,将特权和负有的责任联系起来。

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务必告诉你他何时在何地。让孩子知道这是一种重要责任。

4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坚强

居里夫人的父亲出身良好,受过高等教育,最初见到他都会觉得他是个刚性十足、不苟言笑的人。其实给幼年居里夫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父亲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义感。

正是这一性格使他触犯了当地沙皇的驻地官僚,那官僚怒不可遏。于是没多久,他就借故撤了居里夫人父亲的职,并且削减他的薪水,还把原来公家派给他们的房子也收回了!

这是居里夫人一家生活由好转坏的开始,居里夫人的父母亲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虽然明知这一变化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但他们毫不屈服,毅然接受命运的挑战。

居里夫人的母亲那弹惯了钢琴的修长、柔滑的手拿起了做鞋子的切皮刀、锥子。孩子们都活泼好动,鞋子没几下就穿烂了。全部都买这笔花销就十分可观。如果自己能做就便宜多了。就这样,多才多艺、华贵典雅的母亲,当起了“鞋匠”!每日里扯着又黏又涩的线补鞋、做鞋,一双漂亮的手很快就变得粗糙、僵硬了!

艰难的生活也并没有使夫妇俩忽略孩子们。父亲劳累了一天回家,没有因压力带来满腹牢骚,不满甚而像许多人一样酗酒堕落。他总是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围在母亲旁边,尤其爱把小女儿玛丽(居里夫人)抱在膝盖上坐着,让女儿去抓自己脸上那一圈褐色的胡子。母亲在一旁做鞋,时而抬头与丈夫、孩子们聊上几句,有时看到丈夫被女儿把胡子结起来“整”得惨兮兮的样子就会带头哈哈大笑起来……

日子虽然艰难,但居里夫人一家并没有因此失去骨气,也没有因此失去欢笑与快乐。父亲这种坚毅、乐观的品格极大地影响了居里夫人的一生。在科学的道路上居里夫人遇到过许多困难,在人生旅途中居里夫人也遭受过无数次失意、波折,但是无论实验怎样失败、无论人们怎样误解甚至恶意中伤,居里夫人都挺了过来,以坚毅、乐观的态度勇敢地直面人生。

许多具有坚强的意志力的人,都以乐观主义为显著的性格特征。他们具有“无往不胜”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使他们以积极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波澜起伏。他们是自强和自立的。他们的自我信条是:“我相信我能找到办法;总会有积极的办法的;事情总会有好的一面;明天会有新的希望。”他们不仅考虑现实条件,而且能够超越现实,发现机会。他们不为波折所困囿,而是尽可能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