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孩子自己带好还是父母带好 > 第五章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第4页)

第五章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第4页)

学习是对我们的生命的展开与充实,不是只为了升学、考试或寻找工作;学习可以让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和谐,可以让学习在交流中变得有意义。

和孩子在阅读中无忌地畅谈吧!当你在终身学习中获得生命的真谛时,学习将会是一件快乐的事。

好爸爸绝招:

不断探讨使学习更为轻松的方式。

不断地自我反省,并愿意修正自己的旧观念与行为习惯。

让孩子和你在一起读书。你可以经常问孩子“哪一段最有趣?”“哪一个情节让你感受最深?”

6帮助孩子养成勇敢无畏的习惯

尽管小可是一个年仅4岁的男孩,但正在接受考验成为一名勇敢者。在生命的头三年里,他一直忍受着慢性耳炎的折磨。去年,他终于做了外科手术,在耳朵里插了根导管以缓解病痛。由于手术期间,小小可一直很紧张,父母称他为“勇敢的战士”。今天,爸爸要带小可去医生那儿打针,一路上,小可非常安静。当爸爸问他,打完针后要什么奖赏时,小可说:“我想要勇敢战士应该要的东西——冰激凌!”

勇气是成年人的一种可贵品质,但在孩提时代,它常常姗姗来迟。如果幸运,你的孩子或许不会很早就遇上重大的、甚至恐怖得足以考验人勇气的事情。但是,一旦成为成年人,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瞪大眼睛,鼓足勇气去迎接困难。

所有的孩子,在他们努力奋斗获得勇气之前,有必要了解勇敢的真正含义。父亲有责任向孩子讲解什么是“内心勇敢”,什么是“外表坚强”。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有必要提醒他们,勇气并不是指体力的强壮,相反,是起自于内心坚持做某事的力量。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因勇敢而强大无比。这一点在孩子的童年时期是需要反复强调的,因为由于受到动画片和所谓英雄行为的影响,小孩子容易将勇敢和力气混为一谈。

你还应让孩子知道,无论男孩女孩、男人女人,勇敢是他们都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世上有好多例子,有助于我们向孩子讲解勇敢是不受性别限制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男孩或女孩,男人或女人,在恶劣环境中表现得坚强而勇敢的榜样,也可以用你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故事,告诉孩子勇敢的真正含义。

相反,孩子也需要知道什么不是勇敢的行为。例如:欺凌弱小就不是勇敢,而是一种软弱。只有那些心灵渺小的人才会做出恃强凌弱的事情。自我吹嘘、夸夸其谈也不是有勇气的行为。勇气是一种充满自信、不肆宣扬、宁静平和的品质。

要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自身勇气的一个考验。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孩子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恐惧和培养勇气的机会——如在医生办公室、在牙科诊所、在学校、在夏令营地等。这些日常琐事给予孩子学会勇敢的机会,这是孩子学到勇气的最佳途径。

当你的女儿面临一些棘手的事情时,比如给她的5年级同学背诵一首诗,她就有机会开始感受勇气了。尽管有些焦虑,有些恐惧——譬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但她还是选择了坚持下去。你的孩子需要用勇气去做一些决定,例如是否随同大家坚持做下去,或者有勇气说出:“那不是我该做的!”这都是勇敢的简单的体现形式。尽管有恐惧,尽管有焦虑,尽管有压力,但只要是必要的和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就是你该告诉她的。

只有教导孩子在这种些微的小事中不断练习,勇气才能发展成为孩子身上的一个显著特征。

如果父母自身对困难,对带有一些危险性的活动非常害怕,不难想像这样的家长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有时父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安危而担忧,为了防止万一而牺牲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做其实是非常自私的,家长更多地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要受到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带来的沉重打击,因此为了保险而加倍地保护,使孩子养成缺乏勇气的弱点。

把这种自私抛开吧!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大胆地鼓励孩子们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吧,让他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好爸爸绝招:

告诉孩子,无论男孩、女孩,在勇气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帮助孩子了解“坚强的内心世界”的真正含义。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鼓励孩子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做出正确的决定。对有些事情,尽管可能迫于同伴的压力,也要诚实而勇敢地说:“那不是我的错!”

与孩子讨论一些勇敢者的真实生活。

禁止孩子使用暴力行为解决与同龄人之间的冲突。

让孩子知道,有时最勇敢的事就是直面困难并请求援助。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用决心和勇敢面对每一次挑战。

7帮助孩子养成善良仁爱的习惯

在一家杂货店里,小陈夫妇带着两个儿子,年龄约4岁和8岁,他们在选购猫罐头时,一位年老顾客的皮包掉了下来,零钱洒了一地。小陈对儿子说:“嗨!我们帮他一把。”说着俯下身去帮老人拾起钱来。年纪较大的那个孩子马上停止选购,弯下身去帮这位老人家捡零钱,年纪较小的孩子,则继续把罐头放进推车里。妈妈用手碰弟弟,要他注意发生了什么事。弟弟看到哥哥的举动,在妈妈的示意下,也过去帮忙。

这一对父母用温和的态度,为孩子上了“如何仁爱待人”的一课。

如果在我们周围没有善良与关爱,那么这个世界将是一块凄凉之地。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在许多地方看到,并会感受到善良与爱心的存在。例如在你的家里、左邻右舍、医院的候诊室、孩子的学校里,许多人正慷慨地付出时间、精力与金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认为自己从给予别人的帮助中所得到的东西,远远超出从接受别人的帮助中所得到的。实际上,不论是给予者还是接受者,他们都从善良与关怀中获益。正是这一美德,将我们的社会牢牢地凝聚在一起。

年幼的孩子为自己着想是很自然的事。婴儿和呀呀学语的孩子,以为世界只绕着他转,每个人都得配合他。慢慢的,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随着成长而发展,了解别人的事也和自己的一样重要。这发展出一个平等观念,在追求自己的需求时,也应关照别人的需求,而且,这关心也会持续得越来越久。

儿童一般会从以下方面学习友善和关爱别人:

观察父母及其他重要人物对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行为。了解如何理解他人的内心需要和感受。了解如何才能表现出友善和富有同情心;学习将爱转化为行动的技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