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辨证录中医宝典在线阅读 > 卷之九(第1页)

卷之九(第1页)

内伤门二十三则)

人有好食肥甘烹炙之物,遂至积于胸胃久而不化,少遇风邪,便觉气塞不通,人以为伤风之外感也,谁知是内伤于食,因而外感乎。凡人胃气若强,则土能生金,肺气必旺,外邪不能从皮毛而深入也。惟胃气之虚,则肺金亦虚,邪始能乘虚而入。然胃不能自强,必假饮食之助,故胃气开则食易消,胃气闭则食难化,食易消则胃强,食难化则胃弱。世人多食,本欲助胃也,谁知多食反以损胃乎。胃损则胃弱,胃弱则肺何能强以外卫夫皮毛乎。是邪因内伤而入,非邪无引而直入也。治法乌可纯治外感哉。

方用护内汤∶白术(三钱)茯苓(三钱)麦芽(一钱)山楂(五钱)甘草(一钱)柴胡(一钱)半夏(一钱)枳壳(五分)神曲(八分)肉桂(二分)水煎服。一剂气塞通,二剂全愈。

此方乃消食神剂,又能祛逐外邪,且不伤胃气,真治内伤感邪初起之良法也,所以二剂此症用参茯甘桔汤亦效。

山楂(十粒)麦芽人参桔梗(各一钱)枳壳甘草(各五分)茯苓(三钱)水煎服。

人有饥饱劳役,伤损津液,以致口渴舌干,又感风邪,头痛发热,人以为外感也,谁知是内伤于阴乎。夫人身非血不养,血足而津液自润,伤血而津液自少,血少则皮肤无养,毛窍空虚,风尤易入。然风虽入于皮肤,而不能骤进于经络,以阴虚而阳未衰也。阳与邪战而发热,故头痛耳。治法不必补阳,补其阴血之虚少,佐之祛风之味,则阴阳和合,邪安能久留哉?方用养阴辟邪丹∶当归(五钱)白芍(五钱)柴胡(一钱)甘草(一钱)蔓荆子(五分)川芎(三钱)天花粉(一钱)茯苓(三钱)水煎服。一剂邪解,二剂全愈。

此方补血以养阴,则津液自生,原因津液之亏而邪入,津液足而邪有不出者乎。况川芎、蔓荆子能祛头上之邪,柴胡,炙甘草更善解纷之妙,天花粉与茯苓善消痰利湿,引邪尽从膀胱而去。治阴虚内伤感邪,莫良于此。倘用攻于补阳之中,则阳旺阴消,邪转炽矣,乌能此症养津汤亦可用。

柴胡半夏甘草蔓荆子(各一钱)丹皮麦冬(各三钱)玄参(四钱)神曲(五分)水煎服。

人有饥饱劳役,又感冰雪之气,或犯霜露之感,遂至腹痛畏寒,身热不解,人以为外感之症也,谁知是阳气之内伤乎。凡人阳气壮盛者,虽受冰雪霜露而亦不惧,惟饥饱损其脾胃,劳役困其体肤,则脏腑经络自先虚冷,此邪之所以易入也,虽有外邪,俱作正虚治之。况腹痛畏寒,尤是虚冷之验,外身虽热,内寒又何疑乎。

方用加味六君子汤治之。

人参(一钱)白术(五钱)茯苓(三钱)陈皮(五分)甘草(一钱)半夏(五分)肉桂(一钱)柴胡(一钱)水煎服。一剂痛止,而荡其内寒也。

倘疑身热而外邪之盛,纯用祛风利湿之剂则损伤阳气,不啻下石,势必变症蜂起,成不可治之症矣。

此症用双桂汤亦效。

白术(五钱)茯苓(三钱)肉桂甘草(各一钱)桂枝羌活(各五分)水煎服。

人有怀抱素郁,闷闷昏昏,忽然感冒风寒,身热咳嗽,吐痰不已,虽似外感,谁知是肝气不舒,因召外感邪。夫肝气最喜条达,一遇忧郁之事,则涩滞而不可解,正喜外风之吹动,则内郁可舒。无如内郁之甚,则木中生火,风火相合,而热乃炽也,故感冒风寒,所以作热。风火作威,肝不畏金之克,反去侮肺,肺气不甘,两相战斗,肺又惧火刑,呼救于肾子,而咳嗽生矣。虽有津液,又为肝中风火所耗,而津液变为痰涎。治法自宜急散肺中之风,然风虽散,而火尤存,则火以引风,非救本之道也。尤宜舒肝之郁,则火息而风尤易散也。

方用逍遥散加味治之。

柴胡(一钱)白芍(三钱)当归(三钱)甘草(一钱)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二钱)炒栀子(一钱)半夏(一钱)水煎服。一剂身热解,二剂咳嗽除,三剂全愈。

此方解郁之圣药,亦祛风之神剂也,直入肝中,舒泄其湮郁之气,郁解而风自难留。加入半夏以消痰,栀子以退火,更能相助为理,所以奏功益捷也。

此症用舒解散亦效。

白芍当归(各二钱)天花粉香附(各一钱五分)青皮神曲(各五分)甘草(一钱)水煎服。

人有忍饥受饿,腹中空虚,时遇天气不正,时寒时热,遂至胸膈闷塞,宛如结胸,人以为外邪相侵,谁知是内伤其胃气乎。夫胃为水谷之海,虽多气多血,然亦因能受水谷而气血始旺。故水谷多受而胃强,水谷少受而胃弱。今既饥饿强忍,则胃无水谷,胃火沸腾,遏抑之而不舒,则胃气消亡,天时不正之寒热,自易相感,乘虚入于胃中而不散,因现闷塞之状。治法必须助胃弱而使之强,则邪不战而自退也。

方用加味四君子汤∶人参(三钱)白术(五钱)茯苓(三钱)甘草(一分)柴胡(一钱)枳壳(五分)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全愈。

论理既感寒热,自宜用热药以祛寒,用寒药以散热。然而用寒用热之药,必皆先入于胃,胃既空虚,寒热相战,必以胃为战场矣,胃弱何能堪乎。故寒热两有所不用,惟以健胃为主,佐之和解之味于补中散之也。

此症用和腹汤亦效。

人参柴胡甘草神曲浓朴(各一钱)白术(二钱)陈皮(五分)水煎服。

人有素耽曲,日在醉乡,忽感寒疾,不可以风,人以为外伤于风也,谁知内伤于酒乎。夫酒醉之时,热性可以敌寒,酒醒之时,邪风易于浸正。盖酒能散气,气散则阳虚,而腠理、营卫无不空虚,邪所以易入也。故好饮之人,无不气虚,气虚而邪入,助其气而邪自出矣。

方用补中益气汤∶人参(二钱)黄(三钱)当归(三钱)白术(五钱)甘草(三分)陈皮(五分)升麻(三分)柴胡(一钱)水煎服。一剂气旺,不畏风矣,二剂全愈。

东垣先生制此方,以治内伤而兼外感实神,以之治伤酒而感冒风邪者,尤为相宜。使不用此方以升提阳气,而专用祛风逐邪之味则散尽真气,风邪转不肯出,必至轻变重,而重变死也,何不慎欤。

人有贪恋房帏,纵情色欲,遂至感冒外邪伤风咳嗽,睡卧不宁,人以为外感于风也,谁知内伤于肾乎。夫肾为肺子,泄精过多,必取给于肺母,肾虚而肺亦虚,肺气不能充于毛窍,邪即乘虚而入。倘以为外邪之盛,日用散风之剂,则肺气益虚,肾水又来取资,是内外盗肺之气,肺金安得不困乎,肺气既困,不特不能生肾中之水,且反耗肾中之气,遂至变劳、变怯者比比也。治宜补其肺金,更补其肾水,使肾不盗母气,则肺自得子援,子母两旺,外邪自衰,不战而遁矣。

方用金水两滋汤∶麦冬(一两)天门冬(三钱)桔梗(一钱)甘草(一钱)熟地(一两)茯苓(三钱)山药(五钱)肉桂(三分)白术(三钱)紫菀(一钱)白芥子(二钱)水煎服。二剂睡卧安,四剂咳嗽除,十剂全愈。

肾虚感邪最难愈之病也,以散邪之药,不能直入于肾经耳。讵知肾虚感邪,邪不遽入于肾,仍在肺乎。散肺经之邪,仍补其肾中之水,肾得其益,肺又无损,正善于散邪也。

此症用增减六君汤亦效。

人参熟地白术(各五钱)甘草陈皮神曲(各五分)柴胡(一钱)茯苓(三钱)肉桂(三分)水煎服。

人有防危虑患,日凛恐惧之怀,遂至感冒风邪,畏寒作颤,人以为外感于风也,谁知内伤于心胆乎。夫恐起于胆,惧起于心,过于恐则胆气先寒,过于惧则心气先丧。胆寒则精移,心丧则精耗,精移精耗,心与胆不愈虚乎。心胆气虚,邪易中矣。夫胆属少阳,胆气既怯,则邪入少阳,胆不胜任,故畏寒而作颤。倘再用祛风之药,则耗损胆气,胆耗而心气更耗矣。心胆二经之气耗,邪又何所畏,肯轻出于表里之外乎。治法自宜急助其胆气之壮,胆不寒而心亦不丧,则协力同心,祛除外邪,自易易耳。

方用加减小柴胡汤∶柴胡(一钱)白芍(一两)茯神(五钱)麦冬(三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水煎服。一剂胆气壮,二剂心气安,三剂风邪尽散。

此方用柴胡以和解胆中之邪,实佐白芍、茯神、麦冬补胆气之弱,而即补心气之虚也。

二经得补而气旺,恐惧且不畏,又何惧于外邪哉。

此症用攸利汤亦可治。

白芍(五钱)茯神(三钱)甘草半夏人参(各一钱)青皮(五分)柴胡(一钱)水煎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