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鬼谷子的纵横捭阖之术 > 第一章 捭阖绝学(第1页)

第一章 捭阖绝学(第1页)

咾揣摩鬼谷子,就从开篇起。“捭阖”作为鬼谷子的开篇,捭阖是什么?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捭:开的意思,敞开心怀积极行动,采取攻势,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张和建议。阖,闭的意思,关闭心扉,把进来的事物化为自己的事物,或不让外来事物进入,取封闭形态。捭阖之道是一种处世智慧,一门推敲技巧,揣摩人的心理活动。古人云,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应人事,一切都是为了中应人事,为人所用,而鬼谷子更是从人性入手,对做人这门艺术发挥到极致。

望风而动,顺风而行

鬼谷子语录: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语录精解:

纵观古今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关键,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是一样的。

每个人的成功都取决于某个关键时刻,这个时刻一旦犹豫不决或退缩不前,机遇就会失之交臂,再也不会重新出现。

市场的脉搏,是精明商人非常注意并善于把握的一个关键点。应该讲,最成功的商战都是紧跟市场而进行的一场智慧之战。

李嘉诚的发迹,是靠地产和股市,他的事业壮大,是一部中小地产商借助股市杠杆急剧扩张的历史。

他的生意原则是赌并不是无目的的赌博,而是把握市场脉搏来一个:“审时度势”。

“人弃我取,低进高出”是李嘉诚搏击股市的基本原则,他在这方面的实战案例不胜枚举。

天水围之役,是一次典型的“人弃我取,低进高出”战术运用实例。当时,由于港府的“惩罚性”决议,使天水围开发计划濒临流产,众股东纷纷萌发了退出之意。

早就看好天水围发展前景的李嘉诚,从其他股东手中折价购入股权。于是,便催生了嘉湖山庄大型屋村的宏伟规划,长实成了两大股东中最大的赢家。

大型屋村的优点是综合能力强,集居住、购物、餐饮、消遣、医疗、保健、教育、交通为一体,便于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屋村之外,还有相配套的工业大厦及社区服务物业。李嘉诚以开发大型屋村而蜚声港九。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先后完成或进行开发的大型屋村有:黄埔花园、海怡半岛、丽港城、嘉湖山庄。李嘉诚由此赢得“屋村大王”的称号。

这里显示了李嘉诚避实就虚、人无我有的战略思想。李嘉诚由此成为独树一帜的地产大王。在香港,屋村与李嘉诚之间画上了一个等号。

1978年,港府开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采取半官方的房委会与私营房地产商建房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建成的房分公共住宅楼宇与商业住宅楼宇两种:前者为公建,后者为私建;公房廉价出租或售予低收入者,私房的对象以中高消费家庭为主。李嘉诚的大型屋村计划,就是为这类大众消费家庭推出的。

在港岛北岸的中区、东区、西区,每年都有高层住宅楼宇拔地而起,那是祖传地盘物业的业主和地产商收购旧楼拆除重建的,地盘七零八落,很难形成屋村的规模。

兴建大型屋村不难,难就难在获得整幅的大面积地皮。李嘉诚有足够的耐心,但他绝不会只坐等机会;他在筹划未来的兴业大计之时,仍保持长实的良好发展势头。

1979年3月,李嘉诚与会德丰洋行大班约翰·马登合作发展会德丰大厦。4月,与“地主”广生行联手发展告士打道、杜老志道、谢斐道的三面单边物业,建成一座30万平方英尺的商业大厦。

6月,与约翰·马登再次合作组建美地有限公司,集资购入港岛、九龙、新界楼宇物业近20座。7月,与中资侨光置业公司合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以3。8亿港元投得沙田广九铁路维修站上盖平台发展权,平台面积29万平方英尺,计划兴建30层高的高级住宅大厦和商业大厦。

同年,长实与美资凯沙、中资侨光三方合作投资香港(中国)水泥厂(长实、凯沙各40%股权,侨光占20%)。投资额(其中李嘉诚私人投资10亿港元)创香港开埠以来重工业投资最高纪录。该厂地皮面积180万平方英尺,位于新界屯门区,计划年产高杯亏水泥140万吨。该厂于1982年年底建成投产。

1980年,长实联营公司加拿大怡东财务与九龙仓、置地、中艺(香港)、怡南实业、新鸿基证券合组联营公司,以13。1亿港元价格投得尖沙咀西一幅7。1万平方英尺的综合商业大厦,建成的单位全部出售。

8月,李嘉诚与联邦地产的张玉良家族联手合作,斥资10亿港元购入国际大厦和联邦大厦,5个月后,以22。3亿港元出售,利润达100%以上。

有人问:长实兴建和购得的楼宇,为何大部分做出售用途,而少做出租用途?李嘉诚说:“这并不违背我们增加经常性收入的原则,因为要决定将楼宇出售或收租,须看时势及环境而定,而现时楼宇价急升,售楼所能获得的利润远比租屋为多,在为股东争取最大利润的前提下,是将建成楼宇出售为合算。”

1980年11月,长实与港灯集团合组国际城市有限公司上市,共同开发港灯位于港岛的电厂零散旧址地盘。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李嘉诚在地产业的成绩不俗,令人刮目。几年之后,李嘉诚相继推出大型屋村计划,更是轰动一时,全港瞩目。

李嘉诚一面对屋村运筹帷幄,伺机而动;一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人要两条腿走路方踏实,做生意亦如此。

1981年元月,李嘉诚正式入主和记黄埔任董事局主席。

李嘉诚收购和黄的动机之一便是它的土地资源。先前,和黄洋行大班祈德尊,已开始在腾出的黄埔船坞旧址的地皮上发展地产,兴建黄埔新村。

祈德尊不谙地产之道,竟未能在这块风水宝地栽活摇钱树。祈德尊下台,韦理主政,仍未如愿把财政黑洞填满,售房不拣时机,便宜了炒家,坑苦了股东。这幅大型地皮未做满,使李嘉诚有施展的舞台。

李嘉诚酝酿大型屋村已有数年,他仍耐心等待。

1984年9月29日,中国总理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京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前景骤然明朗,恒生指数回升,地产开始转旺。

年底,和黄宣布投资40亿港元,在黄埔船坞旧址的地盘兴建包括商业中心的大型住宅区——黄埔花园屋村。

据传媒披露,李嘉诚1981年就已计划推出这一宏伟计划。时值地产高潮,按当时地价计,和黄需补地价28亿港元。

黄埔花园所用地盘是黄埔船坞旧址。按港府条例,工业用地改为住宅和商业办公楼用地须补地价。

李嘉诚认为补地价太过于昂贵,遂决定暂缓计划。

李嘉诚有意把与港府的谈判,拖延至1983年的地产低潮,结果,李嘉诚以3。9亿港元获得商业住宅开发权。

李嘉诚的审时度势,一下子节省补地价费用达24亿港元之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