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经济学经典故事 > 058 尼泊尔的买酒少年(第1页)

058 尼泊尔的买酒少年(第1页)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买到了4瓶啤酒,然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酒瓶碎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少年头脑中简单的原则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也赢来了世界各国旅游者们的信任。确实,在这个物欲横流,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能不被利益左右,坚守原则、诚信也许并不容易,但不妨看看一些知名的大企业,他们的成功,往往靠的就是这两个字:诚信。

现在是一个讲求诚信的社会,哈尔滨啤酒的管理者中就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竞争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顾客失去诚信。其实,失败可能是暂时的,但失信则会让你成为永远的失败者。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没想到,店主竟然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去谈这种生意。

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这就是诚信,简单的两个字,却令人面对诱惑,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崇高的精神。

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够坚决执行的,他便在京城南门口竖了一根大木,对围观者说:“谁要能将这跟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50两银子!”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都觉得商鞅的许诺不能兑现。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50两银子。这样一来,人们都相信商鞅说的话是算数的,在推行他所立的新法的时候人们就自觉地遵守了。

我国古人很讲究言不在多,但必须守信的道理,因为守信就能得到人们的信任。一般老百姓讲不讲信用,可能只是关系到人际关系,而政治家、军事家讲不讲信用,则关系到治国、治军的大事。

在今天,对个人来说,诚信已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趋势,其实,不光是个人,一个组织、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城市,诚信也是获取他人信任的基础。在中国,有相当多的城市提到自己的宣传口号时也总会出现诚信这两个字。

18世纪的经济学先驱亚当·斯密,一直通过研究伦理和道德哲学来研究经济学。他曾经指出,在欧洲所有国家中,“荷兰的商业最发达,那里的人们也最注重诚信。”亚当·斯密解释说,这并不是所谓国民性的问题,而是出于利己主义的原因。“当人们很少往来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就存在欺骗别人的倾向,因为坑蒙拐骗的收益往往大于由此带来的损失。”如今,当我们正在被互联网上不知道姓名的商人蒙骗,或者被在街头角落里四处游走、兜售假冒劳力士手表的小贩们蒙骗而忧心忡忡的时候,也就更能认识到亚当·斯密论述的正确。

现代行为经济学家对于上述现象的解释,已经突破了人类自身的利己主义。荣获2001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由美国经济学会评选,影响力仅次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马休·拉宾教授曾经指出,基于互惠原则,人们对于公平正直的行为也会做出相似回应。如同希望得到别人的善待一样,人们也会那样善待别人,即便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带来最大的收益和好处。

商业声誉包括公司声誉、品牌声誉或者个人声誉等,都建立在诚信基础上。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你能实践自己的诺言吗?亚当·斯密所处的商业经济时代关于声誉的正确认识,到了今天显得愈加正确。现在,由于信息传输更快、更难以捕捉,声誉也就更容易丧失。太阳微系统公司的CEO斯科特·麦克内利针对这种现象指出,诚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直到人们履行自己的诺言之前,诺言还仅仅只是诺言。这也就是声誉产生的基础……同生活中一样,商业活动其实也是一种人格活动。人格是实实在在的,也就是诚信,它或许是无形的(有时候甚至还会受到欺骗),但丝毫没有减弱其真实性。”

人们常常说,不论是对于组织机构还是个人,欺骗只能得逞一时,却不会最终成功。如果管理本身不值得信赖,那么个人可能就既不会与管理者共享自己的最佳创意,更不会将自己的所有想法和盘托出。没有信赖,组织机构就不会信任自己的成员,成员之间也会相互猜忌。如果人们之间相互猜忌,那么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就成为一纸空文。

总而言之,不论是个人还是一个组织,要想获得最大的信任、更多的利益,追求诚信是根本方法之一。投机取巧只能获得暂时的成功,而失去的是将来更多的机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