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重复的力量作文600字初中 > 第四章 重复即是专注(第1页)

第四章 重复即是专注(第1页)

u00181。大师的品格

重复与专注,看上去似乎并无直接联系,可二者的关系却形同“皮毛”。每一个成功者,都必将专注于促成其功成名就的某一事业,而在这个过程中,重复的力量即会凸显出来。毕竟没了重复,何以专注?

世人皆知,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无数的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队伍里,女科学家玛丽·居里打破了女人无法搞科研的误解,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并且她成为两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第一人。

遥望1897年,居里夫人宣布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时间引起巨大轰动,此无疑是科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随着时光的推移,这100多年里,关于居里夫妇的美誉一直未能停止过,不论是她为科学界做出的伟大贡献,还是她杰出的品格,都值得后人瞻仰、学习和效仿。这种品质,就是居里夫人对于科学和真理的追求,是她在挫折和困难面前的绝不屈服和耐心重复。

1867年,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即居里夫人生于波兰华沙,父母正直忠厚。居里夫人自小就展现出勤奋刻苦的优良品质,16岁中学毕业,并获得金奖。当时,在俄国沙皇的统治下,华沙剥夺了女子上大学的资格,无奈之下,居里夫人只能选择独自一人前往华沙西北的乡村担任家庭教师。

大环境并未阻止居里夫人追求知识的步伐,她在作为家庭教师的这段岁月里仍没有放弃阅读与思考。

1889年,她回到华沙,在一次机缘巧合的参观下,与朋友在当时华沙的一间农业验室,发现了一个关于科学的殿堂,她热爱实验室里的一切。自此,但凡有闲暇时间,她就会全身心投入到物理化学的各种实验中。正是在这里,她对实验的兴趣愈发浓厚,也逐渐掌握了实验最基本的技巧。

当时的实验条件很恶劣,可居里夫人在困难的条件下仍不断坚持学习。或许是她的坚持和重复打动了上天,在父亲和姐姐的协助下,她终于有机会前往巴黎大学理学院深造,她也由此立志于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为自然科学而奋斗终生。坚定的决心和不肯放弃的品格,让一切困难在她面前都不值一提。

居里夫人十分勤奋努力,每天天还没亮,她就会提前坐一个小时的马车早早地来到教室,选一个离讲台最近的座位,认真地听教授所讲的全部知识。为了节省时间和集中精力,也是为了节省马车费用的开支,入学的第5个月,她从姐姐家搬到了位于学校附近的一处阁楼。在新住处,水、灯、火都没有,采光只能依靠屋顶上的小天窗。尽管条件艰苦,她却感到满足,毕竟每月仅有40卢布的生活费,不能有太多奢求。

居里夫人沉迷于学业,身体虽然被贫苦的生活所折磨,精神和心灵却因知识的给养而变得愈发坚强。1893年,她完成了物理系的学业,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次年,她又完成了数学系的学业,并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

李普曼教授对这个勤勉好学的学生尤为青睐,故此在居里夫人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后,便受邀来到李普曼教授的实验室从事科研项目。也就是在这里,居里夫人结识了年轻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她后来的丈夫,一生的战友和伙伴,他和居里夫人一样专注于科学的研究。两个人志趣相投、相互敬慕,两人之间的友谊很快发展成爱情。1895年,他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组建起自己的家庭。

家庭生活并未让居里夫人就此止步,甘心忙碌于繁冗复杂的家庭生活中。相反,居里夫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实验室中。繁重的家务,甚至是刚出生的女儿,都没能放慢这对科学家夫妇前进的脚步,尤其是居里夫人,从未放弃过追寻科学的决心。

这一次,在大环境下,居里夫人又一次选择了投身于科学事业。对于这时的居里夫人来说,她专注而重复的特质已经成为别人无法窃取的能力。这种重复,是对自然科学最大的尊重与敬畏。

1896年,来自法国的科学家贝克勒尔有了惊人的成果,他发现有一种铀盐能够自发放射出一种射线,而这种发射物质却不甚明了。他的发现让居里夫妇尤为感兴趣,二人决定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领域中开展研究。

在一间狭小阴暗的贮藏室中,夫妻二人开始了全新的探索,他们所用的装置设备极为简单,一度阻碍着科研的进程,但是居里夫人还是不断为了科学成果而努力着。在他们不懈的研究下,终于获得重大成果,居里夫人得出结论:“铀盐的这种惊人的放射强度与化合物中所含的铀量成正比,而不受化合物状况或外界环境(光线、温度)的影响。”

居里夫人醉心于科学而产生的重复力,使得她在钻研上更显专注。后来,居里夫人推测这种未知的放射性应该属于某种元素的特征。按照这个思路,她开始着手对所有已知化学物质进行检查。

她开始一遍又一遍反复地进行之前的试验,没有成果就继续做,成果不满意就反复做。终于,居里夫人证明元素钍同样可以自动地发出射线,而且与铀射线极为相似。由此,她得出结论,放射现象应该属于自然现象,而非铀的特性。根据她的结论,她提议将这种自然现象称为放射性,将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称为放射性物质。

科学家都是执着而疯狂的,居里夫人为了验证自己的试验结果,很快便将调查推及到一切矿物上。她采用相同的方法去探究各种材料,终于发现:“有些矿物的放射性强度比其单纯由所含铀或铣所产生的放射性强度要大得多。”为了确定自己的发现是准确的,居里夫人又反复进行了几十次的试验,最终证明这些矿物含有的放射性远超于铀、钍。

在重复性的实验中,居里夫人发现,自己所达成的结果将会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吸引人的推断。她开始下定决心把这一新元素找出来。这个成果也许会让整个世界发生改变,居里夫人和丈夫都意识到了研究的重要性。于是,就在那间破旧的小实验室里,两个疯狂而执着的科学家开始了长达8年不断反复的实验过程。

起初,居里夫妇推测这种未知元素来源于铀沥青矿中,不过,其尚未意识到其含量微乎其微,不过百万分之一。如此低的含量,自然很难发现。居里夫妇为了早日得出结论,劳心劳力,不分昼夜,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夫妻俩分析矿石所含有的各种元素及其放射性,上百次,上千次的试验已经难以计算。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发现,这种未知元素来自矿石的两个化学部分。

1898年7月,经过不懈的努力,居里夫妇终于找到了新元素,其化学性质类似于铅,放射性是铀的400倍,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知道的钋元素。在发现了钋元素之后,居里夫妇仍没有止步于此,他们开始对放射性强于纯铀900倍的部分进行分析。浓缩过后,产生部分结晶,得到了少量白色粉末,纯度并不高,这种白色粉末即是我们现在知道的镭元素。

钋和镭的发现,引发了科学界的轰动,面对新发现的元素,科学家们持谨慎态度。其中,部分物理学家坚持等到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出现再做表态;另一部分化学家则表示,只有测出原子量的时候,才能断定镭的存在。或者说,只有这种化学物质真正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科学家们才可以相信它的存在。

事情哪有说的那么容易,想要得到纯镭或钋,并测出准确的原子量,以居里夫妇当时的条件来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既没有完备的实验器材,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想要成功谈何容易?

然而,在梦想面前,居里夫妇没有妥协,他们奔波于各处,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终于,他们得到奥地利的支援,获得1吨铀矿残渣。随后,他们从理化学校借到了一间简陋的棚屋,开始了新的征程。

居里夫妇从事研究的条件极为艰苦,破旧的棚屋冬冷夏热,屋内空气不流通,炼制操作只能转移到院子里。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居里夫妇却忽视了这一切,在此专心致志的拼搏了4年。

这期间,他们从未抱怨过条件的艰苦,对他们来说,即便环境再难,事业却是他们心中所爱,是可以弥补任何外因的缺失的。

1902年,距离镭的发现已经过去了45个月,他们在数吨青铀矿的残渣中得到了0。1克的镭,纯度极高,并测出原子量为225,由此证明镭元素真实存在。镭元素的发现,归功于居里夫妇数以万次的反复试验,他们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科学梦想,最终得以成功。

居里夫妇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长期高负荷的工作,已经足以累垮一个人的身体,加上放射性物质的摧残,居里夫人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即便如此,她依然在实验室中坚持工作,夜以继日地从未停止。当她发现自己的健康出了问题后,不仅没有就此停下来疗养,反而比以前更加拼命。身体能够活动的时候,她便呆在实验室继续手头的实验,难以动弹的时候便在家中写书,努力让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用在科学事业上。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白血病离世。居里夫人对于科学那种奋不顾身的投入,是一种无法被夺走的力量。整个人类铭记的不仅仅是居里夫人的科研成果,同时还有她专注于科学工作的重复之力。

在这个躁动的年代里,能够平心静气地做一件事情,并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格,这种看似只有大师身上才能体现出来的品格,事实上也可以平移到我们每个平凡人身上,关键只在于我们是否决定“专注地重复”。

2。精益求精

人们对于生命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却常常忘记,正是我们的不经意的小举动造成了生命大方向的改变。当专注被内化为一种深入心底的习惯,也许人类离自己所追求的永恒会更近一些。

有两个小孩,同样钟爱画画。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了他足够的纸笔和“一面墙”,告诉儿子,不管画出的作品怎样,都要粘贴在墙上,供来到家里的所有客人品鉴。孩子点头照做。

第二个孩子也一样得到了足够的纸笔,可附带着的另一样不是墙,而是一个纸篓。他的妈妈告诉他,你画作的每一幅作品都得扔进纸篓,不管你对它是否满意。孩子点头照做。

光阴似箭,转眼3年过去了,第一个孩子在3年中留下了很多作品,一面墙的画为他赢得了掌声与赞美声。而第二个孩子却只有永远也装不满的一纸篓的画——纸篓满了便倒掉。在外人眼里,这个孩子手中永远有一张没有完成的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