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聪明做人 > 第4章 吃亏是福深谋远虑(第3页)

第4章 吃亏是福深谋远虑(第3页)

正当曹操在入川问题上举棋不定之时,刘备认为曹操必定入川,急忙请来了诸葛亮来商议对策。诸葛亮分析了当前的战略态势,他认为:“曹操分军屯合淝,惧剥也。今我若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还吴,遣舌辩之士,陈说利害,令吴起兵袭淝,牵动其势,操必勒兵南矣。”刘备从其计,立即作书具礼,使人先到荆州,知会云长,然后入吴”。果然,当孙权听说到刘备主动提出要归还三郡,十分高兴,立即命鲁肃带人前去收取长沙、江夏、桂阳,然后亲自率十万大军,“来攻合淝”,在曹操背后插了—刀。

很显然,刚刚安定的西蜀在随时都可能遭受曹操进攻的危局之下,从外交上继续争取和保持同东吴的合作,乃是摆脱危机的关键。因为在三角鼎立中,谁采取了灵活的外交,以“两角”对“一角”,谁就有可能致敌于两面作战的被动境地。

孔明正是抓住了这一根本环节,对东吴作出一点实际让步而不再耍嘴皮子了,表现出了策略上极大的灵活性。

当围绕荆州的归属问题时,诸葛亮曾利用了各种方式来进行推托,名曰“借荆州”,实则占荆州,对东吴寸土不让。但在这时,他却主动提出了要割让三郡,以此促使孙权进兵合淝。这样既缓和了孙、刘之间的利益冲突,又达到了“围魏救赵”的目的。谋略运筹,可堪称为绝妙!

诸葛亮割让三郡这个故事启示了我们,凡事必须要从长远考虑,有时候为了长久利益而暂时放弃一些眼前利益也是完全必要的。在复杂激烈的军事斗争中,利害相联,得失相关,特别是在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如果只讲进,不想退,企图处处得利,那么就会处处被动,最后受其大害。另外,诸葛亮借东吴之兵来攻合淝,给曹操背后一刀,来解西川之危,这一招堪称是又广釜底抽薪”、“围魏救赵”之谋的妙计。

求人同钓鱼一样,如果逼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

据说,某中小企业的董事长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与一般企业家的交际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

谁都知道,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

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中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作准备。

这位董事长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很少去过这类场所,因此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自然倍加感动,心想:我从前从未给过这位董事长任何好处,并且现在还没有掌握重大交易的决策权,这位董事长真是位大好人!无形之中,这位年轻科长自然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

正在受宠若惊之际,这董事长却说:“我们企业公司能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用意,是不想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是由于他就平常关系投资多的结果。

综观这位董事长的“放长线”手腕,确有他“老姜”的“辣味”。这也揭示求人交友要有长远眼光,尽量少做临时抱佛脚的买卖,而要注重有目标的长期感情投资。同时,放长线钓大鱼,必须慧眼识英雄,才不至于将心血枉费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日后收不回本。

糊涂哲学:

学会放长线钓大鱼,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更不要因一棵小树而舍弃整片森林。一切向前看,该吃的亏就要吃。

5.糊涂亏,莫计较

把吃亏当福,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一切。这听起来好像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可实际上,这句话渗透着糊涂处世的大智慧。

听人讲过这么一个故事:1980年邮票厂有个工人受朋友之托买了10版第一轮的生肖猴票。钱是这个工人垫付的,一共64元。64元在当年来说不是小数目,没想到那个朋友忽然又说不要了,没辙,这哥儿们只能自认倒霉,把10版猴票拿回家压了起来。1991年邮票市价暴涨,猴票翻到了10万元一版,这哥们因亏得福,64元变成了100万元。

其实,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福相倚一样,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不过,得与失的互为转化的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没有今天的“付出”又怎么有日后的“回报”呢。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诚恳,感动了一个叫冯谖的落魄人,此人为报答孟尝君的礼遇而投到他的门下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自告奋勇说自己愿去,但不知将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使者来了,均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薛邑的百姓没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人人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何物,冯谖如实回答,孟尝君大为不悦。冯谖对他说:“你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你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倾城而去,夹道欢迎。孟尝君感动不已,终于体会到了冯谖“市义”苦心。

孟尝君当年的“付出”并没有想到日后的“回报”,但等他落难时却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糊涂吃亏的智慧。可见,吃亏也可以是好事儿。

敦德成,元末明初人,性格豁达,十分机敏,特别是喜爱喝酒。

在元末动乱的时代里,他和哥哥郭兴一起,随朱元璋转战沙场,立了不少战功。

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后,原先的将领纷纷加官晋爵,待遇优厚,成为朝中达官贵人。郭德成仅仅做了骁骑舍人这样一个普通的官员。

郭德成的妹妹宁妃,当时在宫中深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因此感到有些过意不去,准备提拔郭德成。

一次,朱元璋召见郭德成,说道:“德成啊,你的功劳不小,我让你做个大官吧。”郭德成连忙推辞说:“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但是我脑袋瓜不灵,整天不问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大官,那不是害了国家又害了自己吗?”朱元璋见他辞官坚决,内心赞叹,于是将大量好酒和钱财赏给郭德成,还经常邀请郭德成去皇家后花园喝酒。

从某种角度来讲,郭德成是一个知道满足,没有过多奢欲的人。他能够有自知之明,正是他后来能忍受一时的委屈,一时的灾祸而保全生命的关键。伴君如伴虎,多少君臣相互猜忌,造成了多少历史悲剧。

一次,郭德成兴冲冲赶到皇家后花园,陪朱元璋喝酒,眼见花园内景色优美,桌上美酒香味四溢,他忍不住酒性大发,连声说道:“好酒,好酒”随即陪朱元障喝起酒来。

杯来盏去,渐渐地,郭德成脸色发红,醉眼朦胧,但他依然一杯接一杯,喝个不停。眼看时间不早,郭德成烂醉如泥,踉踉跄跄走到朱元璋面前,弯下身子,低头辞谢,结结巴巴地说道:“谢谢皇上赏酒!”朱元璋见他醉态十足,衣冠不整,头发纷乱。笑道:“看你头发坡散,语无伦次,真是个醉鬼疯汉。”郭德成摸了摸散乱的头发,脱口而出:“皇上,我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要是剃成光头,那才痛快呢。”朱元璋一听此话,脸涨得通红,心想,这小子怎么敢这样大胆地侮辱自己。他正在发怒,看见郭德成仍然傻乎乎地说着,便沉默下来,转而一想:也许是郭德成酒后失言,不妨冷静观察,以后再整治他不迟。想到这里,朱元璋虽然闷闷不乐,还是高抬贵手,让郭德成回了家。

郭德成酒醉醒来,一想到自己在皇上面前失言,恐惧万分,冷汗直流。原来,朱元璋少时,在皇觉寺做和尚,最忌讳的就是“光”、“僧’’等字眼,郭德成怎么也想不到,今天这样糊涂,这样大胆,竟然戳了皇上的痛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