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犹如老鼠毁掉麦子一样,嫉妒这恶魔总是暗地里,悄悄地毁掉人间美好的东西!”
何谓嫉妒呢?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是情绪的负性体验,是心胸狭窄的共同心理。黑格尔说:“嫉妒乃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嫉妒有三个心理活动阶段:嫉羡一嫉忧一嫉恨。这三个阶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从少到多。嫉羡中羡慕为主,嫉妒为辅;嫉忧中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经到了怕别人威胁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则把嫉妒之火已熊熊燃烧到了难以消除的地步。这把嫉恨之火,没有燃向别人,而是炙烤着自己的心,使自己没有片刻宁静,于是便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诋毁别人,这就使他形神两亏了。嫉妒实质上是用别人的成绩进行自我折磨,别人并不因此有任何逊色,自己却因此痛苦不堪,有的甚至采用极端行为走向犯罪深渊。据某公安部门调查,每年因嫉妒造成犯罪案件的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0%。近年来在一些高等学府里,因嫉妒而投毒、写匿名信的已屡见不鲜。
情商课:
要想消除嫉妒,应当首先具有仁爱之心。《尚书·秦誓》中说,假如有一个人,虽然他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但他的心地善良,有宽广的胸怀:别人有才能,就好像自己有才能;对别人的美德,他总是真诚的赞慕。这种人具有以天下为公的胸怀,是真正能容纳别人才德的人。
不用嫉妒他人的成就,否则只会令自己倍感压力与痛苦。成功的人从来不用和别人比,也不用嫉妒他人的成就,他们只会跟自己比。敞开自己的心灵吧,心胸狭隘只会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4不要让焦虑影响生活质量
“其实,只要快乐的工作,时刻开导自己,就应该能够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对吧,布莱恩先生?经常憧憬未来工作的吉姆问道。
布莱恩先生说:“有些人整日觉得自己头痛却找不到原因,吃药也不行;还有一些人关键时刻掉链子——平时考试很好,一到大考就发挥不出水平。凡此种种皆是焦虑惹的祸。”
焦虑解决不了问题
石油公司的一些运货员偷偷扣下了给客户的油量,卖给了其他人,而老板却毫不知情。有一天,来自政府的一个稽查员来找老板,说他掌握了老板的员工贩卖不法石油的证据,要检举他们。但是,如果老板贿赂他,给他一点钱,他就会放他们一马。
老板不能认同他的行为及态度。一方面老板觉得这是那些盗卖石油的员工的问题,与自己无关;但另一方面,法律又有规定“公司应该为员工的行为负责”。另外,万一案子上了法庭,就会有媒体来炒作,名声传出去会毁了公司的生意。
老板焦虑极了,开始生病,三天三夜无法入睡,一直在想: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呢?给那个人钱呢?还是不理他,随便他怎么做?
老板决定不了,每天都在担心。于是,他问自己:如果不付钱的话,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呢?答案是:他的公司会垮,事业被毁,但是他不会被关起来。然后呢?他也许要找个工作,其实也不坏。有些公司可能乐意雇用他,因为他很懂石油。至此,很有意思的是,他的焦虑开始减轻,然后,他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除了上告或给他金钱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路?找律师呀,他可能有更好的点子。
第二天,老板就去见了律师。当天晚上他睡了个好觉。隔了几天,律师叫他去见地方检察官,并将整个情况告诉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老板讲完后,那个检察官说,我知道这件事,那个自称政府稽查员的人是一个通缉犯。老板心中的大石头落了下来。这次经历使他永难忘怀。此后,每当他开始焦虑担心的时候,他就用此经验来帮助自己跳出焦虑。
情商课: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奎那说:“心情焦虑的人总是怕失去什么,但焦虑会使你失去更多。”另一位名叫波普尔的教授则称“焦虑堵塞一个人的心智,损害一个人的健康,是进攻心灵和身体的多面杀手。”
焦虑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度,充分调动身心潜能。但如果焦虑过度,则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门常生活。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为一些小事总是焦虑不已,其实这是没有一点好处的。焦虑只是徒增烦恼,折磨自己,最终只能是庸人自扰,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焦虑既不能延长今日,也不能换回昨天,更不能使明天美好。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发生一件事,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改变观念,你就能接受它。
5.完美只能追求,不能苛求
布莱恩先生畅饮了宝葫芦的圣水之后,继续说:“有人认为做事精益求精就是讲究完美的心态,其实大错特错了。精益求精是一种对自己、他人、工作负责的态度,要求较高,状态是自我满意;完美有时表现得是不近乎常理,不切实际,容易产生压力。因为任何人都懂得所谓的完美其实并不存在。
过分苛求完美只能带给自己终身遗憾,人的内心对一些事物、一些人总感觉无法满足,感到不够完美,殊不知,缺憾美正是人生的主旋律。”
追求最合适的美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了男主角佟振保的爱恋,同时也一针见血地道破了男人的心理,以及完美之梦的破灭:白玫瑰有如圣洁的恋人红玫瑰则是热烈的情人。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变作了胸口的一粒白米饭,而红玫瑰则有如胸口的痧痣;娶了红玫瑰,年复一年,则变成蚊帐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玫瑰则仿佛是床前明月光。
类似的“情商”哲学,还有一则关于苏格拉底弟子择偶故事:
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完美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是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事实是,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最大最美”,人们要学会不对自己、他人苛求完美。或许我们都应该学着欣赏缺憾美,否则将被完美主义累坏了身心。
一个圆环被切掉了一块,圆环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于是就到处去寻找丢失的那一块。由于它不完整,因此滚得很慢,它欣赏路边的花儿,它与虫儿聊天,它享受阳光。它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小块,可没有一块适合它。于是它继续寻找着。
终于有一天,圆环找到了非常适合的小块,它高兴极了,将那小块装上,然后滚了起来,它终于成为完美的圆环了。它滚得很快,以致无暇注意花儿或和虫儿聊天。当它发现飞快的滚动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时,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块又放回到路边,缓慢地向前滚去。
情商课:
人要懂得给自己解压,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懂得释放自我的人都会活得太累。享受生活的轻松,才能更好地上阵拼杀,为自己赢得一份专属于自己的胜利。
6.做事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