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这时,天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这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正如我们人生路上一样,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你会轻松快乐一生。
纵观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状,难怪乎古人要说“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了。有一个叫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他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是昨日黄花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落潮,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教练。应该说,秦裕的选择虽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毕竟是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毕竟是一个微笑。
辩证法告诉我们: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有“体操王子”美誉的李宁,退出体坛后选择了办实业的道路,不也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功吗?如同一切时髦的东西都会过时一样,一切的荣耀或巅峰状态也都会被抛到身后或烟消云散的。
因此,做一个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颇有分量的光环,也同样应当“放得下”它,从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做出另一种有意义的选择。这样,我们又有什么惆怅或遗憾的呢?
心灵小贴士:
一个人能丢开功名富贵的权势主义思想的左右,就可以超越庸俗的尘世杂念;一个人能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就可以进入超凡脱俗的圣贤境界。
付出才有回报
人世间,不劳而获的事情终究太少太少。即使幸运之神光临您的身边,您在取得之前,还是要先学会付出。
有个故事说,某人在沙漠中穿行,遇到暴风沙,迷失了方向。两天后,烈火般的干渴几乎摧毁了他生存的意志。沙漠仿佛是一座极大的火炉,要蒸干他周身的血液。绝望中的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拼足了最后的气力,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爬进堆满枯木的小屋。定睛一看,枯木中隐藏着一架抽水机,他立刻兴奋起来,拨开枯木,上前汲水。但折腾了好大一阵子,也没能抽出半滴水来。绝望再一次袭上心头,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个小瓶子,瓶口用软木塞堵着,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上边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瓶子里的水装满!他拔开瓶塞,望着满瓶救命的水,早已干渴的内心立刻爆发了一场生死决战:我只要将瓶里的水喝掉,虽然能不能活着走出沙漠还很难说,但起码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倘若把瓶中惟一救命的水,倒入抽水机内,或许能得到更多的水,但万一汲不上水,我恐怕连这间小屋也走不出去了……最后,他决定把整瓶的水,全部灌入那架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接着用颤抖的双手开始汲水……水真的涌了出来!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顿,然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又在那泛黄的纸条后面写上:相信我,真的有用。
几天后,他终于穿过沙漠,来到绿洲。每当回忆这段生死历程,他总要告诫后人: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人生中,在通往成功和富足的路上,我们往往并不是缺少获得扶持的机遇,而是无法好好把握她。
“在获取之前,先学会付出。”这个道理或许听来很是平常,但真要“学会付出”,恐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让高尚的品德和人生的智慧都迸射出来吧,“先学会付出”,让成功就从这里开始!
心灵小贴士:
在通往成功和富足的路上,我们往往并不是缺少获得扶持的机遇,而是无法好好把握她。
失去会另有所得
人生在世,需要珍惜别人,同时也需珍爱自己。人生在世,会有许许多多的希冀、期盼与梦想。然而,有许多的时候,它们不会成为令人陶醉的现实。
希望大路平坦笔直,却常有蜿蜒和崎岖。希望播种后能五谷丰登,却常有虫灾、冰雹和暴雨。
人生恰似一载重的大卡车,由如意和失意两个车轮支撑,如果只有一个轮子,这车就不能前行。失意像深秋里带寒意的风,虽不如春风和煦,不如夏日炽热,却能把果实吹红;失意似磨石,虽能把人的灵魂磨痛,甚至使其滴血,却会让人丰富自己的生命,不至于变得低能。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风浪中,船沉了,唯一一位幸存者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每天,这位幸存者都翘首以待,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然而,他盼到“花儿都谢了”,还是没有船来。为了活下去,他就辛辛苦苦地弄来了一些树木枝叶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家”,每天,他默默地向上帝祈祷着。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当他外出寻找食物时,一场大火顷刻间把他的“家”化为了灰烬,他眼睁睁地看着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满了绝望。
第二天一大早,当他还在痛苦中煎熬时,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惊醒了他——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他得救了。“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他问。“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感悟:人的一生,总在得失之间,在失去的同时,也往往会另有所得,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快乐一些。
生活中,人们都是喜欢得,不喜欢失,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句话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可见,只要正视人生必要的丧失,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那么,如何正视人生必要的丧失呢?
对于得失,我们的态度要坦然。所谓坦然,就是生活所赐予你的,要好好珍惜,不属于你的,就不要自寻烦恼。得而可喜,喜而不狂;失而不忧,忧而不虑。该得则得,当舍则舍,才能坦然地面对得与失,找到生活的意义。
人生这部书,是由两支笔写成的。一支书写如意时的欢乐,一支书写失意时的沮丧。这部书才能有精美的故事,才能经得起品味。人生是立体的雕塑,不是平面的彩图。只有如意,没有失意,人生也就苍白。战胜失意就是为了如意,要如意就必须冲破失意的藩篱。
心灵小贴士:
人生这部书,是两支笔写成的。一支书写如意时的欢乐,一支书写失意时的沮丧。只有这样,这部书才能有精美的故事,才能经得起品味。
在失去中蜕变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寿命可达70岁。但是如果想要活那么久,它就必须在40岁时做出困难却重要的抉择。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不能够牢牢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能碰到它的胸膛;它的翅膀也会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它在飞翔的时候十分吃力。在这个时候,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者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来蜕变和更新,以便继续活下去。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经过150天的漫长锤炼,而且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的顶端筑巢,然后停留在那里不能飞翔。
首先,它要做的是用它的喙不断地击打岩石,直到旧喙完全脱落,然后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之后,还要经历更为痛苦的过程:用新长出的喙把旧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再把旧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待5个月后长出新的羽毛。
这时候,老鹰才能重新开始飞翔,从此可以再过30年轻松飞翔岁月!
对于老鹰来说,这无疑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但正是因为不愿在安逸中死去,正是对30年新生岁月的向往,正是对脱胎换骨后得以重新翱翔于天际的憧憬,燃起了它心中的勇气和决心。要想延长自己的生命,获得重生的机会,它选择了经受几个月的痛苦,我们不得不为老鹰的这种勇于改变的勇气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