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面对癌症,是草草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免遭受肉体和精神的折磨,还是积极地治疗,创造生命的奇迹?陷入困境,是听天由命,等待命运的宣判,还是放手一搏,冒险寻求可能的转机?工作平淡无奇,碌碌无为,是安于现状,享受现有的安逸,还是勇于改变,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004年2月28日,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里,举行了一个规模不大,但非常特别的英文新书《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首发仪式。这本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的作者,就是我们过去熟悉的“乒坛皇后”邓亚萍。
曾经18次夺得过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冠军的世界女子乒坛顶尖选手邓亚萍,在夺得1997年英国曼彻斯特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单打和双打3块金牌后,选择了退役。这一年,她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又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退役之时,凭借她在乒坛的辉煌成就,她可以轻松地获得一个管理职务,或是教练的席位,但她放弃了这种生活,而是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发起了挑战。邓亚萍说:“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
短短的7年多时间,这位曾经在乒坛充满霸气的女中英杰,在她的转型期,用当年夺取世界冠军的毅力和决心,在另一个领域开拓了被专家们称为“第二个奇迹”的全新局面。从运动员到清华学子,再到剑桥博士的成功转型,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时,她还只能试试。因为她从5岁开始进行乒乓球训练,10多岁入选到国家队,一直到24岁退役,几乎没有什么学习基础。她回忆说:“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3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她出色地完成了在清华的学业。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将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毕业论文送给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将这份论文存放到国际奥委会博物馆,他认为这是一个中国运动员成长的最有价值的纪念。
此后,她在国外的求学更为艰苦。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为了完成论文,她每周都要自己开车到不同城市的图书馆去查找资料。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
她在剑桥攻读博士学位时,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丧失,是人生征途中一段艰难的历程,面对丧失我们要从容,相信艰难过后就是胜利;蜕变,是成长道路上必经的风雨,你要坚信,蜕变过后将是辉煌的新生。
心灵小贴士:
老鹰会为了继续生存而击碎它的喙,啄掉它的指甲,再拔光它的羽毛,经过一番痛苦的历练重获新生,人生也是如此,每一次丧失都意味着一次蜕变。
正确看待得与失
每个在职场里的人,到了岁末年初,总要将自己的办公桌彻底清理一次——扔掉那些毫无保存意义的信件、材料,再将其他的重新进行归类整理,使之井井有条、耳目一新,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舒适的环境和一份好心情。虽然如此,总有一些东西年年都舍不得丢弃,却从未派上用场。
仔细想想,连自己都觉得纳闷和哑然。人们总习惯以“可能有用”为借口而无形中保留了一件件、一堆堆“废品”和“垃圾”,直到有一天狠狠心将它扔掉之后,生活中也不觉得少了什么时,才明白它是多余的东西,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洗礼、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与沉淀,人们对生活注入了新的思考与认知,同时也对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了新的审视、反省与诠释,对一切诸如习惯、观念、想法、经验、爱好等无形的东西也在不断地进行筛选和更新,一些过时的或给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的,我们要有勇气随时丢弃它,即便要为此付出很多时间、精力,甚至要忍受煎熬和痛苦。这样一来,我们才有机会和足够的时间、精力、空间,学习和接纳一些科学的、新鲜的事物。
保留一份天真与单纯,坚守一份信念与追求,保留一份正义与良知,坚守一份尊严与操守、留住一份向往和梦想……
尊严、道义、气节、操守、信念、志向,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声望、前途和命运,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和借口来回避和拒绝,“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以及近代、当代的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仁人志土的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事迹,启迪、鞭策、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为了国家、民族的事业、前途、命运,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出生入死,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用个人的青春、幸福、鲜血、生命换取民族的觉醒和革命的成功,铸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之魂,建树起国家和民族的神圣尊严和繁荣富强,他们为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付出了巨大的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他们的英名与事迹也随之传遍神州、流芳百世。
同时,在人欲膨胀、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激荡冲击而滋生出的种种物质的、精神的刺激、诱惑和陷阱,使人们内心仍无法取舍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接受着各种挑战和考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也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与革新。
到底还要不要坚守志向、信念、道德、操守、正义和良知的精神阵地,捍卫和呵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问题考验着每一个现代人。许多经得住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洗礼的胸膛,却被用钞票包裹的“糖衣炮弹”所击穿;许多人能欣然地面对和迎接各种困难、挫折及厄运,却不能坦然地接受“绚烂归于平淡”的事实,而晚节不保成为人民的罪人。相信人们会记住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曾经为玉溪建树的辉煌业绩,却不能原谅和忘却在他即将“解甲归田”时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因此而酿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
尽管欲望膨胀与物质蛊惑的外呼内应,使一些人信仰的天平发生了严重失衡,精神发生了可怕的癌变,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但是,我们依然要弘扬坚守。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做旗手保卫战旗,战士捍卫阵地,在喧嚣和浮躁中坚守我们做人的原则,呵护好充满正义与良知的心灵。
心灵小贴士:
生活不是单纯的取与舍,不要斤斤计较失去的,有时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可贵。
生活是公平的
或许有人一生下来就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就受着非凡的待遇;或许有人,由睁开眼睛的瞬间就注定吃苦,挨饿……不论如何都不必怨恨,因为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出生在繁荣的都市当然能受到优越的教育,但是出生在山村的你不要哭泣。因为你能保存一颗完美的,纯洁的心,这不是每个城市人能够拥有的。你知道什么叫做满足,不需千吨黄金,只要有一支新的笔、一本新的书就能让你露出笑容,这是都市里一些人所做不到的。
繁华的市中心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它多了高耸着的建筑,但却没有了原来的成阴绿树,清澈小溪。学生们低头认真做作业、复习的情景到处可见却不见了孩子们与鱼儿、虾儿嬉戏的身影。添了各种式样的新车子,却被废气掩盖了清爽的空气。
有时候你可能会埋怨你躲在村里不会有什么成就,永远当不上上市公司总裁。然而上帝是公平的。他不给予你总裁的位置,要你从低级职员做起,不是他吝啬,是因为他要锻炼你,要你用自己的实力坐上这位置,他不想你像一些子承父业却一事无成的纨弟子,只有真正经过风雨花儿才能结成甘甜、硕大的果实。
生在都市的你,抑或落在山村的你,都不必埋怨任何东西,因为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欧洲某国的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仅仅30岁就已经誉满全球,而且她拥有一位如意的郎君和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一次她举行完一个成功的音乐会后,歌唱家和丈夫、儿子被一群狂热的观众团团围住。人们七嘴八舌地与歌唱家攀谈起来,赞美与羡慕之词洋溢了整个会场。
???有的恭维歌唱家少年得志,大学刚毕业就走进了国家级剧院,成了一名主要演员;有的人恭维歌唱家25岁就被评为世界十大女高音之一,年轻有为;也有的恭维歌唱家有一个优秀的丈夫,而膝下又有个活泼可爱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的小男孩。
???在人们议论的时候,歌唱家只是静静地听,什么也没有表示。当大家把话说完后,她才缓缓地说:“首先我要谢谢大家对我和我家人的赞美,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和你们共享快乐。但是,你们只看到了一个方面,还有另一方面你们没有看到,那就是你们夸奖的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小男孩不幸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而且他还有一个经常要被关在屋里精神分裂的姐姐。”
???人们震惊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这时,歌唱家又心平气和地对人们说:“这一切说明什么呢?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帝是公平的,给谁的都不会太多,同样也不会太少。”
生活,给富人以好的食物,给穷人以好的胃口;给大人物以矮小的身躯,给伟岸者以卑鄙的灵魂;给馥郁的桂花以可怜的形貌,给不芬芳的牡丹以天仙的姿色。让恶人得到诅咒,但用享乐来补偿;让善人获得赞美,但用痛苦折磨;让强大者独处,让弱小者群居。
???虽然,完美的生活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然而我们所生活的空间却注定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但是只要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接受上帝的给予,用坚强的毅力去坦然面对挫折,成功之门总有一天会向我们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