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物价稳定,货币稳定,再使用大量海外金银就不太好了。
因此对于这次赈灾,朱由检想了想后还是决定继续使用粮票。
他提起朱笔把七百多万两银子划去,随后直接写下“一日工、三斤米”的笔迹。
尽管这么一来,大明需要转移更多的米麦前往山西、陕西,但最少不会让当地的经济继续遭到破坏。
不过……
“山西和陕西的人口还是太多了……”
朱由检之紧皱眉头,他有个尴尬的点,那就是山西和陕西。
四年连续大旱之下,迁移陕西和山西的人口出去很容易,但等大旱结束,想把人迁回来就很难了。
关中养民二百万不难,渭水平原在崇祯十七年大旱里从未断流,这代表关中平原的那一千多万亩水浇地用于耕种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关中只养二百万人还是能养得起的,但问题在于剩下的二百多万人迁移去哪里。
迁移去河西,但河西后续似乎还有几年旱情要爆发,到时候山高路远,更难赈济。
可如果不迁移去河西,那西北人口不足,明军想要西征,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而且西北人口不足,后续也难以掌控整个西域和中亚地区。
现在人口最多,但生产力和沙化比后世更严重的西域,注定易守难攻。
清军在小温暖期出兵,结果人口千万的河西居然连南路的那两三万人都养不活,更别提眼下还处于小冰河期,而河西人口只有四百多万的大明了。
除非明军能用一万人击败西域控弦数万的叶尔羌和瓦剌,不然就老老实实的等火车修建起来。
西北的难题在这里,不留人口,日后西征困难,并且对西陲的疆域掌控将是所有疆域里最低的,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
可留下人口,每年又得花费数千万米麦来养活他们,进退两难。
“陕西的大旱还有十二年,十二年足够繁衍一代人了……”
思索过后,朱由检还是决定再迁移陕西的百姓,而且这次还是要迁移四川,因为四川也有灾民可以南迁。
他决定之余,马车也抵达了军备院城池的门口,并且停下。
朱慈燃连忙跑下了车,而李定国则是第二个跟上,不过他是为了拿凳子给王承恩和朱由检下车。
车内只剩下朱由检和王承恩,王承恩要扶朱由检起身,而他也同时说道:
“陕西的灾民,再迁一百万前往四川,安置在川北的保宁、潼川、顺庆,至于当地的八十余万百姓,与重庆、泸州、叙州的四十万百姓一起南迁云南吧。”
“四川抄查士绅家产后,不是得了一百五十多万两白银和一百七十多万石米麦么?”
“传令李邦华发一百二十万石米麦给灾民作为路费南迁,另外拨一百万两白银交付云南,告诉洪承畴,用这一百万两银子好好安置这一百二十万灾民。”
朱由检的话说完了,王承恩也扶着他下了马车。
只是在下马车后,王承恩犹豫道:
“殿下,川东那一百二十万百姓,有一百万都是之前陕北迁移南下的。”
“前年好不容易安稳了一年,去年遭遇大旱,眼下好不容易又安稳一年,刚刚春种结束又要他们迁移,这四年两迁,会不会太伤他们了……”
“人都活不下去了,又管什么伤不伤呢……”朱由检摇了摇头。
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伤这一百二十万百姓,花一百多万两银子重新安置他们,总比花几百万两让那一百万陕西百姓苟活要好吧。
前者伤民,后者杀民,两者皆不讨好,只能避重就轻。
眼下迁走一百万人,陕西便只有三百八十多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