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家兄朱由校百度百科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庙堂争锋(第2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 庙堂争锋(第2页)

“北直隶虽然稍微安稳,但万历年间的米价也常年在六百文左右,直到天启元年才一直控制在五百文左右,偶尔甚至只有四百六七十文。”

“综上所述,我大明自嘉靖、万历年间以来,直到天启元年为止,米价处于不断的波动之中,有时高涨,有时下降,但都不算稳定。”

“然而自天启二年开始,各省的米价除非遭遇如眼下山、陕之大旱外,平日里米价十分稳定,便是连江南百姓也称颂我朝步入‘天启治世’,百姓安康。”

话说到这里,很多人已经明白毕自严想要说些什么了,但大家都没有打破他。

毕自严见状,也开始继续说道:

“柴薪米麦稳定便宜,而第三事的油价更不用多说。”

“我朝立国以来,西北以油荒而出名,万历年间北直隶油价每斤四十文,南直隶六十文,让人直觉大为可骇。”

“然而,万历年间,陕西、河西、陕西一带,油价每斤一百文,最高时一百六十文一斤,关中百姓无油可食,面黄肌瘦。”

“只是自天启四年,皇店以花生制油开始,天下油价骤降至三十文,哪怕西北三省的油价也不过五十文左右。”

“至于七件事中的盐,虽然我朝盐价在天启五年开始,平稳在十二到二十文之间,但与前朝相比并不算多,百姓虽然有一时埋怨,但尚可接受。”

“七件事中的茶叶,也和盐价类似,并没有得到太大的诟病。”

“至于第六件事的糖,万历年间每斤四十余文,而眼下旧港之地大量供糖,糖价跌至二十文每斤。”

说着,毕自严休息数秒,又继续接着话茬说道:“七件事中最后一件为纺织面料。”

“人生在世,离不开衣食住行,而其中之衣,就牵涉到衣服的面料。”

“我朝百姓所用面料,平常就是棉布,稍好者则为丝绸,至于更为高档的面料,则已近乎奢侈,非一般民众所能享用。”

“自嘉靖年间“改稻为桑”以来,松江府便是棉花与棉布的产地,号称“衣被天下”。”

“然而,当地的棉花价格是每担值银在一两六钱左右,一般的棉布,其价格基本保持在每匹值银二百文到三百文之间,即使最精致的棉布,价格也不过是每匹值银四百文到五百文之间。

“然而自天启六年以来,南场织造局每年输出棉布数千万匹,每匹质量都十分精致,可价钱不过三百文每匹。”

“通观我朝的物价波动,,可以说自天启元年以来,物价有涨有跌,但总体来说都是在下降。”

“户部手中有两张单子,分别为万历三十年与天启八年的物价单子,诸位可以一览。”

毕自严说着,便将桌上的厚厚一叠单子推上前,而负责旁听记录的翰林院编撰也主动开始取出单子,发放给所有殿内大臣。

等所有人面前都摆好两个时期的物价单后,毕自严才开口说道:

“我朝物价比之寰宇诸国甚贱,可即便如此,万历三十年北直隶每斤猪肉值好钱二十文,牛肉十七文,羊肉十九文,而水鸡七文一只,米六百文一石,麦五百八十文一石,上好棉布四百二十文,油……”

毕自严牢记于心,从口中不断说出万历年间的物价,而当他说完后,他又拿起天启八年的物价单说道:

“至眼下,天启八年冬月初一,北直隶每斤猪肉值钱十八文,羊肉十六文,牛肉十六文,水鸡五文一只,米五百文一石,麦四百五十文一石,上好棉布三百文每匹,油……”

种种物价被拿出对比,稍微对比一下,天启年间的物价比万历年间低了两成三四成。

这些东西平日里都能看到,但没有人关心,可眼下主敬殿内的所有人都知道,毕自严要拿物价来做文章了。

“我遍览物价,从未听闻物价降低而俸禄不变的事情。”

“然而眼下万岁与殿下仁爱,特意《官吏定禄》,将百官俸禄增长一倍到三倍有余。”

“物价降了,而俸禄上涨如此,百官们的俸禄与物价对比,已然高不可攀。”

“话不能这么说……”

毕自严的话说完,当即便有人按捺不住站了出来,而这人则是阉党魁首的崔呈秀。

他脸色有些难看,开口后先是对朱由检作揖,给足了面子,随后才开口道:

“寻常百姓是寻常百姓,官吏是官吏,且不说能否混为一谈,单单官吏需要自掏腰包抚恤衙门的事情,百姓就干不出来。”

“县衙之中用度繁多,眼下朝廷调整了截留,地方衙门本就在苦苦支撑,全凭给人润笔的收入来补贴县衙,若是眼下《官吏定禄》,废了润笔,那……”

崔呈秀话说三分,可话里却透露着无耻。

地方官吏靠润笔银来补贴县衙,这种话放在哪个时代都无疑让百姓想发笑。

朱由检不否认百官之中有这样的人,但这种人的数量屈指可数。

崔呈秀眼下是在以偏概全,而他要概的,远远不止润笔银。

果然、没休息几秒,他又乘胜追击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