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渊:深远。
④兮:语气助词,与现代汉语的“啊”、“呀”相同。
⑤宗:源头。
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消磨掉它的锐气,消解掉它的纠纷,调和隐蔽它的光芒,把它混同于尘俗。这里的“其”字都是“道”本身的属性。
⑦湛:沉没水中为湛。形容“道”的隐而无形,而又确实存在。
【译文】
创造宇宙万物的道,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宇宙万物都在用它且用之不尽。它深奥得像是万物源头,好像是冥冥中万物的主宰。它自敛锋芒,存在万物中,却不为万物所羁绊。它融入世间万物的光辉中,也混同在世间的尘浊里。我不知道它从何而来,似乎是在天地之先就有了。
【解析】
这一篇是老子续讲的宇宙本体论。精妙的道体在视觉上是无形的,在听觉上是无声的,用手触摸是虚空、莫测的。但道的作用在精微处无形无象,隐微不显,在博大处却又无穷无尽,无所不包。老子认为“道”体现在宇宙万物之中,并且是先于天帝而存在的。因此,如果仅从天道的概念去把握老子所谓的“道”,是不准确的,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①,以万物为刍狗②;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③橐龠④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⑤穷⑥,不如守中⑦。
【注释】
①仁:亲也,是儒家的核心。仁者,立功施化,有恩有为,而受惠者反失其本真,反失其独立性。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所以说不仁。
②刍狗:以草扎成的狗,古代用以祭祀。祭祀时,人们用匣子把刍狗装着,给刍狗披上华丽的绣巾,庄重地把它供在神前,但并不是爱它;祭祀毕,人们对它任意践踏,弃之不顾,还把它烧掉,也不是恨它。人们对它无所谓亲不亲、仁不仁,天地对万物亦然。
③犹:好像。
④橐龠:古时一种风袋,即今之风箱,充气、送风用。
⑤数:屡次,往往。
⑥穷:不见效果,导致败亡。
⑦守中:静守内心不发言。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天地任由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之心的,他把百姓当成刍狗,任凭其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风箱一样吗?它中间虽空但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言多反而易失,还不如抱守中道,行不言之教。
【解析】
圣人治民之术必效法天体运行之道,以“无为而无不为”作为最高准绳。老子在治国上表现了彻底的自然主义,对老百姓的善良本性加以引导的话一句也没有提,而是认为老百姓应该像大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
为政者“多言”,政令太多或朝令夕改,国家就要陷入困境。必应效法圣人取法天地,听任百姓自然发展:盗者抵罪,伤人者刑,杀人者死;无所偏爱某一特定之人才对;人类必须在组织下生存并求得和平共处;人类也必须在法律约束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提下,遵守法律并通过有效的社会组织和强制性的管理才能和平共处。但是老子所主张的自然主义下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客观存在的。
第六章
【原文】
谷①神②不死,是谓玄牝。玄牝③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④,用之不勤⑤。
【注释】
①谷:山谷之谷,这里取其虚义,借喻道体。司马光说:“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
②神:申也,形容变化莫测。
③玄牝:牝,雌性动物的生殖器,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玄:阴。牝:阳。
④绵绵若存:形容道的连续性和无限性,以及道的不可见性。苏辙说:“绵绵,微而不绝也;若存,存而不可见也。”绵绵:连续不断状。⑤勤:通“尽”。
?
【译文】
道的虚无寂静与变幻莫测就如同阴阳之化育万物。天地万物从这里产生,这就是所谓的天地的根源。它就是这样连绵不绝地永存,作用无穷无尽。
【解析】
这一章也是老子的本体论,继续阐发第一章、第四章“道”在天地之先的意思。此文中的所谓谷神,借喻的是道体。道之孕育天地万物,犹如阴器之孕育生命一般,它虚空、变化,永不封闭,生生不息。
此即说明:道(太极)生阴阳(两仪),两仪生东西南北四象,四象生天、地、水、火、雷、泽、山、风八卦……绵绵不绝。万物有消有长,道却无穷无尽。
所谓八卦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