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生活中不可不知的处世禁忌 > 第三章 说话禁忌 不该说的话最好别说(第2页)

第三章 说话禁忌 不该说的话最好别说(第2页)

再如,“我说,你看杨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好样吗?”

丈夫对不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多吗?你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

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她也会没好气地回敬着丈夫,丈夫的忠告也彻底失败了。

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苦口”和“逆耳”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如果我们的忠言既有“利于行”又不那么“逆耳”的话,这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切忌把话说得太满

大多数人会认为如果说话常常犹豫不决,是对人不礼貌的表现,为了给人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便会常加上“肯定”、“一定”、“放心”、“相信我”等字眼,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再对人说起的时候,自己的形象在别人的心中反而会大打折扣。所以,做人说话要有一定的准则,说一些不太肯定的话不是说你对朋友不够意思,也不是说你对朋友不尽心,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说出靠谱的话。在知道自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就不要逞强。

朋友之间最怕的就是承诺了的事情办不成、为了面子而说大话、因为一些小事情而说势不两立的话,试着给双方留下一些空间。自己不失颜面,友谊也会随着加深。

其实你说的话并不是真心的,但是在朋友看来却严重地伤害了他,所以说话还是小心一点的好,多加一些“可能”、“大概”、“也许”、“我试试”、“尽量”等词,虽说朋友会认为你在敷衍,但至少不会因为最后办不成而使你陷入僵局,反过来想,如果事情能办成岂不是更好。

事情是活的,朋友会发现你意想不到的另一面,所以不要把事情想得太过简单,最后不但丢了朋友,也让许多人都认为你是个只说话不办事的人。

王民与张义原来是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王民在公安机关工作,张义一直做生意,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断过来往。如今两人都年过六旬,王民已经退休,张义由于儿子的事情也不得不把生意放下。

张义的儿子张强很不听话,整天花天酒地,花钱也是如流水,不务正业,把张义气得全身都是病。

一天张强去一家酒吧喝酒,喝酒喝高了,看上了一位小姐,于是去搭讪,可是他没有想到那么清纯的一位女孩会设下圈套陷害自己。张强和她刚走进房间,一倒头就睡了。可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躺在牢房里。

张强听里面的人说才知道自己进来的原因,他知道自己是被诬告的,因为他脑子是不清醒的,可是无证据,一切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下。无奈之下张义去找王民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王民听后也很是气愤,因为他知道从外表上看张强不是个什么好人,但是他从来没有做过违法的事。他对张义说:“你也不要担心,我也相信强儿不会做出那种伤天害理的事儿。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办,但是不能保证一定能办成,你要做两手准备。”

几天过去了,事情还是没有任何进展,这让王民也开始头疼起来,以前那些对他恭恭敬敬的人现在对他也只是说着好听话却不办实事,眼看着离判决的时间越来越近,可是还是没有想到办法。王民找到张义说:“我尽力了,真是对不住你。不是我推托,而是如今的情形你也知道,都是人走茶凉,你去找周局,找他试试,快来不及了。我能帮你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半个月过去了,强子终于“出狱”了。张义并没有因为此事而埋怨王民,在张强“出狱”一天之后就带着他一起去王民家拜谢。

“谢谢你老王,及时把情况告诉我,还给我指了条明路,要不然强子现在还在里面笑着呢。”张强看着两个人谈论得那么有趣,把自己竟然放在了一边,这时才想起应该说的话。

“王叔叔。谢谢您,从您的身上我学会了许多,我真为有您这样一个警察叔叔而自豪。以后我的目标就是当警察,谢谢叔叔信任我。”张强一下子变得成熟了许多。

“看着你没事就行了,以后别再气你爸了。你爸也挺不容易的。当警察我可以做你的‘业余师傅’。”王民看着懂事的强子说。

我们知道有些事情就是胳膊扭不过大腿的理,所以不要去碰钉子,也不要想着自己曾经如何,现在也如当年,就把朋友求你的事情一下子包下来。在答应朋友之前先要确定一下自己的身份,现在与以前做一个对比,先给自己定一个位,然后再说出自己能把事情办到何种程度,就算办不成,有好的建议对朋友说一下,你也算是做到了仁至义尽,也不失一位朋友的身份。

同样,爱人之间也不要有太多的承诺和誓言,实现不了的就是虚幻;亲人之间说着有困难一定帮助,最后明明自己家有钱却总是不借给朋友岂不是“空口说空话”;朋友之间说话也要有一个准,不要先把承诺放在前面以显示够义气,在说出此话的时候先要想想自己有没有把握把事情办成,自己的能力有多大。常听人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要怕把“丑话说在前头”,给自己留下一个“意外”,也让朋友心里有一个准备或去做另外一个打算,这才是做朋友的最明智之举。

千万别说扫兴的话

人都有局限,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志向。人与人沟通时,一般都只会讲与自己有关的事,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是人的天性。

沟通的双方若价值观大致相同,则谈话基本上会在相同的频率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分歧,若两人的人生观大不相同,则往往在谈话期间会产生语言交锋与冲突,若双方各自坚持己见,则会产生新的矛盾,导致关系破裂。

既然无法轻易改变他人,那你说了令人扫兴的话又有何意义呢?何况对方不仅不买账,而且还会与你疏远。人性就这样,谁的观点都不可能完全被否定。

令人扫兴的话有二种可能,一是讲了别人不爱听的话,讲了别人的短处,二是打断转移说者的说话兴致,中断正在说的话。后者我们在前面讲过,是一种失德行为,前者当然也是一种失德行为。哪壶不开提哪壶,因此,常常令说话对方十分尴尬,十分恼火,最终会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吴玲是一外地来的打工妹,她家境不好,父亲有病,她必须多赚钱为父亲治病。她人长得漂亮,工作也很努力。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了挣钱,她几乎没有时间谈恋爱,一晃就到了33岁的年龄了。

由于吴玲工作负责,很快就被提升为区域经理。朋友们为了庆祝她事业步步高升,准备为她举办一个派对。

派对那天,其中有一个朋友不会说话,他不仅没有祝福,而且还郑重其事地说:“对女人来说,最成功的就是找到一个好老公,那样的女人才是最幸福的女人。”

吴玲最怕的就是提到婚姻大事,更何况她已33岁了,另一个女孩委婉地说:“你的观点,我持保留态度,今天我们不谈这个。”

那位不会说话的男人反而顶真地说:“我昨天看了一则报道说,一个女人26还未嫁出去,以后就很难嫁掉了,而且会越来越掉价。”

吴玲听到这样刺激的话后,脸当场就气青了,她扭身走开了,不愿跟这样的朋友继续往下聊。

聚会散后,吴玲再也没有与那朋友来往过。这男人也太不懂道理,一帮朋友好不容易聚到一起,此人居然给了女主人当头一瓢冷水,使主人十分扫兴。

有一类人,由于命运之神使他们处于某种最优越的地位,因而处处表现得唯我独尊,与人交谈时总是居高临下,扫人话兴。

陈尚杰和刘德民是师范大学的老同学,毕业以后各奔前程。分别九年后不期而遇,亲切地交谈起来。

这时,陈尚杰已在区政府里做了一名很有实权的科长,正雄心勃勃,春风得意,而刘德民仍在老老实实地当中学教师,教学任务很繁重,日子过得比较清苦。陈尚杰对刘德民的处境颇为同情,并居高临下地表示乐于帮助老同学跳出“苦海”,要刘德民步其后尘也到行政部门去谋个一官半职,但当即遭到刘德民的婉拒。

“人往高处走嘛,为什么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呢?”陈尚杰很不解地问。

刘德民动情地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后代,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因此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利用我的知识来改变更多的农村孩子的命运,我总是把那些农村学生当作当年的我。我刚当高三班主任时,有一个农村孩子复读了一年还未考上大学,家里没钱,他自己也没有信心了。是我鼓励他、帮助他复读了一年,终于考上了重点大学。如今在市税务局当上了中层干部,上个星期还开着自己的车来看望我呢!”

陈尚杰立即得意地说:“怎么样?还是当官风光吧!”

刘德民觉得陈尚杰曲解了自己的心意,顿时好像吃了一只苍蝇,无言以对。

人各有志,刘德民为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安贫乐道,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陈尚杰却以己度人,硬要把刘德民往官场上拽,这便伤了刘德民的自尊心,扫尽了话兴,使他们的交谈难以为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