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读历史故事学待人处世 > 第四章 美言美语暖人心悬(第1页)

第四章 美言美语暖人心悬(第1页)

第四章美言美语,暖人心弦

说话的艺术,可是非常奇妙的。当然,并不是说人人都会说话,能把对方说得通体舒服,相反,有些人恰好是说话的低手,常把话说砸了。善于说话者,往往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那么,这样为人处世就会一帆风顺。

该拍马屁就拍

西方有句古话说:”一滴蜜比一桶毒药所捉住的苍蝇还多"。对人亦如此,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同意,先要使他相信你是他的一个朋友,就如同一滴蜜吸住了他的心,这才是达到他心灵深处的大道。

在古代,有很多军事家都能运用与现代同样的手法使自己的下属忠于自己,也有很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三国中,马超投降刘备后,被封为平西大将军,关羽心中大为不悦,要与马超比试武艺看到底谁高谁低,要摆平像关羽这样气焰高涨的人,既不能威权相向,也不能软语相求,诸葛亮是深识此人的,只用了三言两语,就把关羽服服帖帖的抚顺了。

他让关平带回去一封他亲手写的书信。说马超“文武全备,气概过人,堪称一世豪杰,是矇布、彭越一流的人物,和张翼德相比,他却比不上你的超越绝伦,诸葛亮真不愧是谋事,把话说得天衣无缝,真可谓马屁拍的太精了。前面是称赞马超英勇,话锋一转,更显出了关羽本领的超强。

关羽被诸葛亮的马屁拍得有点晕了,他高兴的把书信传给众人观看,于是一场内部危机就这样轻松化解了。

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封“五虎上将”,关羽一听黄忠在内,就十分气恼地说:“翼德吾弟也;孟起(马超)世代名家(此时对马超没意见了);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伍!”

这次前来发委任状的是费诗,诸葛亮选他来,自知此人马屁手法与自己是相差无几的。费诗说:“建立功业的人,用人不拘一格。从前,萧何、曹参最早追随刘邦,韩信是后来才投靠的,论功行赏时,韩信封王,萧、曹也没什么怨言。黄忠擒杀夏侯渊有功,汉中王优待他,然而在汉中王心中,论情意轻重,黄忠和您能比吗?”

费诗一边进行拍马屁,一边又晓以大义,让关羽以大局为重,说的关羽乖乖地接受了任命。

一场涉及到内部土崩瓦解的战争就这样解决了。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同关羽这样的类似事情,那我们就要学会运用诸葛亮的马屁大法,在不伤和气的同时使他接受自己。

同样我们在要求别人同意自己的意见时,总是以为用争辩或威力,或引用逻辑定理坚持让人接受你的观点,这样并不一定收到效果。

假设一个人心里对你没有好感,你就不可能用宣传式的逻辑方法去感化他们。好责骂的父母,专横的丈夫和上司,长舌的妻子,都应该知道是无法强使他人改变心意的,不能勉强或驱使他人同意你,但是假如换了用温柔友善去诱导他们,却可使他们同意于你。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看人的长处,欣赏人的优点,用称赞去代替埋怨和批评。赞美,是现代交际不可缺少的。几句适度的赞美,可使对方产生亲和心理,为交际和沟通提供前提。喜欢赞美,是人的天性,人既想客观地了解自己,又想得到好评。如果一个人的长处得到别人的肯定,他就会感到自我价值得到确认,并且会产生效应。

巧妙地赞扬,使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把他视为知己。由于人有自我意识,所以接受任何东西,哪怕是最中肯的劝告,也会受情绪和情景的影响。人向来注意外界对自我的评价,赞美这种外界评价,就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情景和情绪,从而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诸葛亮运用马屁大法摆平了关羽,不至军心混乱;一位租房户用马屁大法减少租金;一名推销员能够用马屁大法增加自己的客户。这些无不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该拍马屁就拍,会让你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说服权威,说理方式很重要

说服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要让他们在接受说服后,还觉得是自己的意愿或仍是自己决定的,那么这就是向他人建议的较高境界。

战国时,魏王问张旄说:“我想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如何?”

张旄回答说:“韩国是准备坐等亡国呢,还是割让土地,联合天下诸侯反攻呢?”

魏王说:“韩国一定会割让土地,联合诸侯反攻。”

张旄说:“韩国恨魏国,还是恨秦国?”

魏王说:“怨恨魏国。”

张旄说:“韩国是认为秦国强大呢,还是认为魏国强大呢?”

魏王说:“认为秦国强大。”

张旄说:“韩国是准备割地依顺它认为强大的和无怨恨的国家呢,还是割地依顺它认为不强大并且心有怨恨的国家呢?”

魏王说:“韩国会将土地割让给它认为强大并且无怨恨的国家。”

张旄说:“攻打韩国的事,大王您应该明白了吧!”

在这段对话中,张旄没有直截了当向魏王指出不应该联合秦国攻打韩国,没有像一般游说那样,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证自己的观点。他把观点隐藏在最后,甚至到最后也没有直接说出来,但魏王已经心领神会。采取这种设问的游说方法,可以强化论点,使对方心服口服。设问实际上是将一般游说方法倒置的一种方法。

先通过互相问答一步步论证、一步步接近论点,最后自然而然地亮

出自己观点。这种富有谋略特色的游说方式,我们只要善加运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战国末年,燕王想和秦国修好,共同反对赵国。为了表示诚意,燕王主动派太子丹到秦国去当人质,还希望秦国能派一位大臣到燕国做丞相,辅佐自己讨伐赵国。

消息传到秦国,秦王和吕不韦打算派张唐到燕国为相。不料张唐却不愿意前往,拒绝了前来劝说的吕不韦。吕不韦很不高兴,但张唐曾多次立过大功,又不好拿他怎么样,只得将此议作罢,愤愤离去。

吕不韦有个门客叫甘罗,当时年仅十二岁,他说:“区区小事,相国何必认真生气。待小人前去劝说,管保张唐老头儿乖乖地上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