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做人的糊涂哲学 吴学刚 > 第3章 宽容为怀与人为善(第3页)

第3章 宽容为怀与人为善(第3页)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素以仁厚著称乡里。一次,邻居家的猪跑丢了,而此猪与曹节家里的猪长得一样。邻居就找到曹家,说那是他家的猪。曹节也不与他争,就把猪给了邻居。后来邻居家的猪找到了,知道搞错了,就把曹节家的猪送回来了,连连道歉,曹节也只笑笑,并不责怪邻居。

这两则故事里的古人,都为“别人不好处”掩藏了几分。沈道虔和曹节表面看来,无是无非,甚至显得窝囊懦弱。但实际上,却显出了他们宽大厚道的为人。偷萝卜拔笋争麦穗,是不好的行为,但也是人穷家贫的无奈,何必深责?替他掩藏几分,反倒能,使他自惭改过。邻居错认猪,尽管有自私一面,但失猪对一般人家也毕竟是大损失,情急之下错认,也可以理解。古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宁可自己吃亏,正是胸襟宽阔、与人为善的体现。

遇事能忍让消除烦恼,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又能感动对方,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心也都是可以烘热的,你的不气,你的忍让,不仅免除了愤争,很可能换来对方的义举,事情会得到更圆满的解决。

杨玢是宋朝尚书,年纪大了便退休居家,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杨玢笑了。

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含义。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有什么用?”他们现在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他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计较。”

北风吹袭路人,只会使人更紧紧地裹住衣服,而温暖的阳光,却使人愿意解开厚重的大衣。当我们要打开人们的心房时,一颗宽阔而真挚的心,是最有效的工具。

糊涂哲学:

做人原本是很简单的事情,互相猜疑、猜忌把原本简单明了的问题变得复杂,而稍有一点宽厚之心就可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又何乐不为呢?

5.君子不计小人过

君子是一个雅名,但做真君子却非易事,那首先是一种涵养,至少不与小人计较。如果你与小人计较,你就不配君子的名号。小人没有不斤斤计较的,君子自与此不同。俗话说好鞋不踩臭狗屎,就是这个道理。若与小人计较,自己岂不等同于小人了?所以真君子都有雅量,成大事业者犯不上与小人计较,以免阴沟里翻船,那太不值得了。

战国时,鲁平公有一天想出来接见孟子。鲁平公的心腹臧仓在鲁平公面前说孟子的坏话:“礼义是要从贤者身上表现出来的,而孟子的丧事一个接着一个,可见他并不守礼义。您不要去见他。”平公说:“好。”便没有见。后来孟子的学生叫乐正克的来告诉孟子说:“鲁平公要来见您,他的心腹臧仓拦住了他,最终使鲁公来不成。”孟子说:“我不能见到鲁侯,这是天意。臧家的那个孩子怎么能使我不能见到鲁公呢?”

可见孟子作为圣贤待人多么仁慈温厚,不与小人计较到什么程度。

东汉桓帝时,有一个人叫左原,是陈留人,是郡学的学生,曾经因为犯法被开除了。郭林宗曾经在路上碰到他,便安排了酒席安慰他。林宗对他说:“以前颜涿聚是梁甫的大强盗,段干木是晋国的大马贩子。最后一个成了齐国的忠臣,一个成了魏国的大贤人。希望你千万不要怨恨,要多反省自己。”左原接受了林宗的话。当时有人讽刺郭林宗不和恶人断绝交往。林宗说:“人如果不仁义,而你又恨他过度,是要出乱子的。”左原顶不住周围人的讥讽和白眼,忽然又生怨恨,结交了一批刺客,想杀掉太学里的那批人。那天,林宗正好在太学里。左原感到辜负了林宗的教诲和信任,很是惭愧,就回去了。

东汉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有志向,好学习。先做颍川郡功曹,后来为太丘长。灵帝初年,碰上中常侍张让的父亲死了,归葬颍川。虽然一郡的人都去吊丧,但名士们一个都不去。张让感到特别羞愧。而陈宜一个人去吊了丧。后来朝廷发生了党锢之祸,大杀名士。张让对当年陈塞的行为感恩戴德,所以放过了许多名士。

张让感陈寔的恩德,而免去了颍川名士的灾祸;左原接受了郭林宗的劝愿,而消除了他对太学的仇恨。所以说:使恶人感恩戴德,不与他计较,总有一天能免祸。小人大多是恩仇必报的,与他计较,不是自取其辱吗?

程颐说:“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能容纳小人。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对事物的观察太敏锐,就会觉得他人浑身都是缺点,不值得与之交往;另一方面,旁人也会对他的过分挑剔,感到难以忍受,而不愿意追随他。实际上,越是污秽的土地,土质越肥沃,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同样,水流过于清澈,就很难产生鱼类。所以说,君子要有宽宏的度量,不自命清高,要能够忍让,能够接纳世俗乃至丑恶的事物,这就是“君子不计小人过”的实质。

君不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在工作中,有不少人往往为了非原则问题,小小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甘拜下风,有时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严重的大打出手,或者闹个不欢而散,鸡飞狗跳影响团结,这是坚决不可取的。那么当自己遇到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后究竟应该怎么办呢?糊涂哲学告诉我们:必须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即既不要因为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更要能以一种豁达的心胸,以君子般的坦然姿志原谅别人的过错。

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君子不计小人过”的事例,文人宋缍辑录的《硕辅宝鉴》中,就记载着这样三则故事,很耐人寻味:

第一则故事讲唐朝的狄仁杰。高宗时狄仁杰是大理丞后为豫州刺史、洛州司马。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他做了宰相,有一天,武则天对他说:“你在汝南有善政,然而有人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吗?狄仁杰说:“陛下认为他说得对,臣当改正;认为臣没有那样的过错,那是臣之幸也。至于是谁说臣的坏话,臣不愿意知道”。武则天听了很高兴,称赞狄仁杰是一个宽宏大量的长者。

第二则故事讲唐朝的陆贽。陆贽在德宗时当过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当初,御史中丞窦参常常排挤陆贽。后来窦参被李巽参奏,德宗大怒欲杀之。陆贽替窦参讲情,才未被杀,被贬到獾州当司马。德宗又想株连窦的亲人,没收他的家产,陆贽请皇上加以宽恕。世人无不称赞陆贽公正诚实,以德报怨。

第三则故事讲宋朝的吕蒙正。蔡州的知州张绅犯贪污罪被免职。有人对宋太祖赵光义说:“张绅很有钱,不至于贪污,是吕蒙正贫穷时向他索取财物没有如愿,现在对他报复。吕蒙正不申辩,结果张绅复了官,吕蒙正被罢了宰相的官职。后来考课院查到张绅贪污的证据,于是又免了张绅的官职,吕蒙正重当宰相。太宗对吕蒙正说:张绅果然有赃,吕蒙正也不谢。宋称赞吕蒙正的气度不是那些浅薄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这种宽厚与容忍绝对不是争斗的小人所能够做到的,明知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损。不争表面形式的输赢,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高低,这样的人其实活得很潇洒。历史上的这三个人,由于能不计小人过,不但没有丝毫损害自己的名声,反而更受到大家的称道。

糊涂哲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对于个人而言,“君子不计小人过”,它既能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自己也能生活得轻松、愉快。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有一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相处,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屈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灾祸。所以说:君子以宽容忍让为上策。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幸的事都是由于人们之间缺乏包容心而引发的。这些皆因人与人之间的不能容忍与不能包容,和愚昧是同样的意义,而且这种愚昧,还是野蛮人和暴徒的愚昧;因为他们对于世间的事物认识不清,由隔膜而误会,由误会而发怒。法国人有句话:“能够了解一切事物,便能宽恕一切事物。”

有一天,约翰到法国旅行,在法国一个乡村的小客栈里开了房间。栈主领着他来到最清洁的一间房里,然后很抱歉地告诉约翰说:“这房子里没有自来水和浴室的设备。”因此,约翰便骂法国人是退化的、不讲卫生的野蛮人。接着他便得意地向那主人夸口道,在他的本国,无论大小旅馆,每一间房都有冷热自来水和浴室的设备,又说这并非是奢侈,乃是必需品。

然而,约翰的话并不是全对的,这些且不必说,那个老实的客栈主人,本想讨好客人,现在却适得其反,感觉非常的痛心。可是,约翰所得到的优越性,不过是无限的夸大和虚伪的吹嘘而已。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脚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宽容让你获得心灵的宁静,锱铢必较的人往往不能获得,而是失去更多。

彝陵之役时有人告发诸葛瑾里通蜀汉,孙权坚定地说:“我与诸葛子瑜,可谓神交,外人流言不能间构。”陆逊坐镇荆州抵御蜀军,孙权复刻了一枚自己的大印交给他,委任他全权处理与蜀汉交往之事。

孙权恩信属下,用人不疑,不但会给属下以更大的鼓励,也会给属下以更多的权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五条件地肯定会无限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可以说,诸葛瑾与陆逊之所以能为东吴开创盛业,与孙权的充分信任是分不开的。

曾经有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人,他的脸特别黑,明显是被太阳晒得,而且在他的脸上还遗留着战场上的痕迹,他迈着坚强稳定的步子走在库法市场上。有一个商人看到他走过自己的商店的时候,想显示一下自己的搞笑本领,逗他的伙伴们笑起来,于是他就把一把垃圾扔向那个过路人,但是这个过路人并没有因此而发怒,更没有朝这边看一眼,继续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前走去。当他走远以后,旁边的人对商人说:“你知道你刚才侮辱的这人是谁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