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非暴力沟通的步骤有哪些 > 第4堂课 提高士气的赞美语言(第4页)

第4堂课 提高士气的赞美语言(第4页)

(1)对孩子循循善诱

孩子的意志和毅力总是不如成人。为了让孩子养成勤奋的习惯,父母不妨采用循循善诱的办法--有步骤地引导孩子去学习。循循善诱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注意培养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基本功,比如一定的知识面;二是要注意适时教育,引导孩子勤奋学习要抓住孩子有学习欲望的时候;三是要注意适量,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不能超越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围;四是父母态度要平和,引导孩子勤奋学习应该怀有一种平常心,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2)应根据孩子的表现来提升要求

孩子总是比较容易满足于当前的成绩,在取得成绩后容易不思进取。这时候,父母应该及时根据孩子的表现而提出高一点的要求,让孩子永远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个问题上,父母既不能听任孩子不思进取,也不能盲目设立不符合孩子实际的过高要求。

(3)通过劳动促使孩子勤奋

勤奋不仅表现在学习上,更表现在工作和劳动上。当孩子走上社会后,他的勤奋就直接表现在工作中。因此,父母要有从小就通过劳动来培养孩子勤奋工作的好习惯。

首先,父母要树立勤奋工作的榜样。许多时候,父母会做一些艰辛的工作。例如,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地从事体力劳动,做一些又脏又累的活等。如果父母咬紧牙关,认真地去做这些事,孩子也会学到父母的这种勤奋。

其次,父母可以在家庭中设立劳动付费项目,比如拖地1角、收拾自己的房间5角、洗碗1元等。同时,告诉孩子,要想得到零花钱,就得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挣。如果孩子想要更多的零花钱,他就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干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懂得,只有努力干活才可以有收获,懒惰的人是什么也得不到的。这样一来,等孩子长大后,他就能够勤奋地工作了。

(4)用立志激励孩子勤奋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孩子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就能够用这个远大的志向去激励自己勤奋,从而实现自己的志向。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父母都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志向,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志向,然后指导孩子树立志向,并朝着自己的志向而不断努力。

6.用赏识激发信心

人有两个最核心的不合理信念,一个是“我不可爱”,另一个是“我没有能力”。这两个不合理信念给人们带来种种发展的限制,而这两个信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幼年时期。父母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其他重要成人的态度,都是描述和刻画它们的来源。因此,这个时期,孩子所得到的一些评价会使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产生极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曾研究过认可、赏识对成人与孩子的影响。他把小学生分为两组,经常对第一组的孩子说“这件事情你肯定能做到”“好好干”“你真棒”等鼓励的话,而对第二组的孩子说“你怎么这么差”等批评的话。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得到鼓励和赏识的孩子会比受到批评的孩子更出色。事实上,这对成人也有同样的影响力。这就证明,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想从对他有影响力的人那里得到认可和称赞。这些认可、赏识会使人们产生追求成就的热情。

这是因为,父母的认可是孩子建立自信的首要源泉。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是通过成人的眼睛来看自己的。儿童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来自父母或重要他人的评价。简单的一句“你是一个好孩子”“你是个乖宝宝”,就能让一个孩子心满意足、充满快乐。而一句“你不是个好孩子”“你不乖”,也能让一个孩子沮丧不已、痛哭流涕。

父母是孩子生命的主要依存者,父母的赏识是孩子建立自信的首要源泉。所以,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时,当孩子表现出积极的一面时,就要及时地予以赏识和认可。

【案例回放】

有一次,妈妈带4岁的瑾瑾到公园玩。瑾瑾高兴地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像一只脱缰的小马。一会儿,他跑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打起滚来。突然,听到瑾瑾尖叫一声,妈妈赶快跑过去。只见他脸蛋都吓白了,一把抱住妈妈,惊恐地叫道:“妈妈,我害怕!”妈妈走近那块草地,仔细找了半天,才看见有一条几厘米长的绿色虫子。

妈妈把虫子捏起来,放在掌心里,然后对儿子说:“这条虫子没有什么可怕的,它不会咬人,是条草虫子。”

听到妈妈这么说,瑾瑾才敢凑过去,仔细地看着虫子。

“来,把虫子捏起来。”妈妈说。

瑾瑾一听,吓得倒退了两步,一边摆手一边对妈妈说:“我不敢,我不敢!”

“不用怕,你是个男子汉,还害怕一条小虫子?”妈妈鼓励瑾瑾。

瑾瑾听到妈妈的话,鼓起勇气走过去,小心翼翼地用手碰了碰妈妈手心里的虫子,见它没什么反应,便慢慢地捏了起来。

“瑾瑾真是好样的!”妈妈高兴地对瑾瑾说。

这时,瑾瑾看着被自己捏在手中的虫子,也高兴地笑起来。

【沟通课堂】

(1)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估。孩子由于年幼,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一般先来自于成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事实证明,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与他的父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的事务,与孩子讨论一些家庭中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和父母对自己的信任。

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尊重孩子尤其不能随意辱骂、惩罚和殴打孩子,辱骂、惩罚和殴打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请父母记住,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尊严,去伤害孩子的自尊。

(2)告诉孩子“你能行”

缺乏自信的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已经在心里建立了消极的自我预言,即“我是没用的”“我很没信心”等。这种消极心理让孩子越来越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越来越没有信心。因此,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忽视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而在孩子表现出自信的时候及时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淡化“我无能”的心理,树立起“我也行”的心理。

当然,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赞扬要真诚,千万不要故意夸大其词,或者言不由衷,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假意,不领情父母的赞扬。比如,孩子在画画时,父母不要总说:“啊,你画得真好,真像个大画家!”父母可以从多角度说:“你画的这棵树真美,连树叶也很逼真。”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鼓励和赞扬是真诚的。

父母也可以通过闲谈的形式给孩子讲一些其他人怎样从缺乏自信变成充满信心,让孩子从他人的事例中学习一些经验。这比直接说理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

特殊的才能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培养孩子的一些特长,让孩子通过发挥特长树立起足够的信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