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当中,若一个群体的成员人心和顺,关系就会融洽。如果彼此都互不相容,互不理解,动辄就大吵大闹,试问,你的人生可还有宁静,还有意义?舍弃那些无谓的争吵吧,学着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心灵一个宁静的空间,细心体味人生百态。
留点空间,让爱呼吸
如今的信任危机是愈演愈烈,不仅出现在社会上、工作中,还威胁到了婚姻的幸福指数。夫妻之间的彼此猜忌,紧密“监视”几乎让爱喘不过气来。于是,人们纷纷开始呼吁:亲爱的,请给爱呼吸的空间。
无论是夫妻也好,恋人也罢,其物质基础都是两个独立成熟的个体,两个人在一起,应该生活得更加独立、更加快乐,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来独立的自我消失了。
爱情中的双方本来就是两个交叉的圆,交叉的那部分是彼此分享的领域,可以让双方交流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未交叉的部分是给个体提供成长的空间,让各自保持个性,以保持长久的吸引。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有距离的,就像刺猬一样,太近了,就会彼此扎着对方。给自己一片天空,也让对方有一片空间的自由,对彼此都有好处。
没有哪个人不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只是因为爱着对方,所以就想把自己的全部给予他(她)。其实,那样会让彼此都活得很累。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要适当地给对方留有自己的空间。夫妻间切莫强求,尽可能给对方一个空间,因为这是每个人的不同之处。给对方一个空间,并不是放纵。理家的妻子应该知道,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驿站,身心疲惫的他,最后的归宿还是温馨的家园。
呵护好自己幸福的家,为丈夫点燃一盏温柔的灯,让他的港湾充满温馨。给他一个自己的空间,让他更加知道家的重要。夫妻相处,如果毫无个人的自由空间,天长日久难免会因为对方越来越紧的约束,而产生想挣脱的感觉。其实再好的夫妻,都需要在心理有一点自己的空间,以此放松自己的心灵。
著名的电影明星嘉宝曾叹息道:“他们不让我单独待着。”这是一位名人在私人空间被剥夺后的一声无奈的叹息。其实,不只是名人才会有这种对私人空间的需求,平常人也同样会有私人空间被侵犯时所产生的苦恼。这种心理上的个人空间,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试想,一个在别人眼里是个透明人的人,该多么没有安全感啊!
长期以来,人们对亲密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比如,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该力求达到双方都自愿“把对方的一切都吸收到自己的生命中去”的地步。其实,如果你和朋友的关系真的走向这一“亲密关系”的路途,那么你们的友谊将会滋生太多的隐患。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两个朋友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却在突然翻脸后,变得比仇人还仇人。
同样的道理,爱人之间也应该留有各自的空间。德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曾说:“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关心,哪里就没有爱。”但是,关心不是束缚,如果不顾对方的感受而强加于人,关心过度或者关心错了地方,就变成了控制,反而会令爱人厌烦。
风景优美的小公园里,一位老人坐在长椅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老人惬意地叼着烟斗,有时微笑着和经过的路人打着招呼,有时一个人静静沉思。他有一个规律:总是在下午4:00左右来到,5:00左右离开。
“您为什么每天都来这里坐一小时?”一个住在附近的青年好奇地问老人。
老人微笑着说:“结婚五十三年六个月两个星期零两天的人,最低限度也有权利每天过上一个小时的单独生活吧!这是我和老伴的共识。”
正如一位社会学专家所论述的爱情观:“相爱的人给予对方的最好礼物是弹性。两个弹性人之间的爱拥有必要的张力,这种爱牢固而不板结,缠绵而不粘滞。没有缝隙的爱太可怕了,爱情在其中失去了弹性呼吸的距离,迟早要窒息。”是的,我们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或大或小总有一块属于自己独占的空间承认、尊重和保护这块独占的空间是维持夫妻良好情感的必要因素。
孙先生一大清早就起来了。在临出门之前,他突然对孙太太说,今天和朋友出游。以往,去哪里,孙太太不多过问,他也会随口告诉她。可这一次,孙先生招呼不打一声就宣布出门。孙太太有些生气。出游这件事,一定是事先约的,至少前一天就约好了,他为什么不说一声?他还有多少事瞒她?孙太太越想越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于是,就拦着让孙先生让他说清楚。孙先生本来是急着出门的,现在太太却来这一招,他心里着急,嚷嚷道:“我的吃喝拉撒睡,是不是都得向你汇报?”然后摔门而去。
孙太太呢?为这件事情开始赌气,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里,不管是晚回家、和朋友吃饭,还是去娘家,一概不告诉孙先生,也闭口不问他的一切事情。孙先生终于忍不住了,跟太太说:“我现在才知道,你丝毫不在意我。是吗?”“你不是说吃喝拉撒睡都不用向我汇报吗?”孙太太狡猾一笑。孙先生一愣,也笑了起来。此后,孙先生有事外出都会先说一声,让孙太太放心。
可见,对待感情,夫妻之间的要求是留点空间为好,因为彼此都有距离才不会那样局促无奈。不过,实际距离很好测量,心理距离却难以把握。爱情的安全线恰恰是看不见也不摸不着的心理距离。有些时候,真的就是这样,双方因为爱而彼此走近,近得不能分出你我。于是走进婚姻,长相厮守。此后,彼此的距离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一点点,亲密有间。
其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私人空间,且这个空间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容侵犯的。通常情况下,亲密友好的人距离就近,但是再近的距离也不是“亲密无间”。同样,私人空间不仅仅是体现在空间距离上,还体现在心理距离上,一个人心理上的私人空间更不容侵犯。
那么,夫妻相处的过程中,具体应该怎样建立和谐的关系呢?
1.夫妻双方要乐于做彼此的朋友
对于夫妻来说,彼此给予的友谊越多,婚姻也就越幸福,这样的婚姻关系也才会更和谐。
朋友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朋友之间可以无话不谈,该争论的问题也不避讳,即使有了争吵,过后也会像没发生过一样相处。朋友之间总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而过于亲密的夫妻,总把对方当做自己的一部分,说话毫无顾忌,考虑不到对方的人格和意见,最终必然会影响夫妻的感情。在现代社会里,夫妻间既要有共同思想、观点、情感、追求、情趣,更要有独立的人格和主张。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时刻想控制对方,对方也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人格和自由,从而形成控制与反控制的局势,破坏夫妻间的正常情感交流。所以,夫妻双方应具有一种朋友情结,让自己的婚姻更稳固。
2.做彼此的顾问,善于倾听
夫妻是彼此最亲近的人,自然也就是最直接的倾诉对象。如果善于充当顾问的角色,对方就能敞开心扉袒露心声,树立信赖和尊重。因此,我们要做个称职的顾问,在必要的时候做一个收纳不满和抱怨的“垃圾桶”。要耐心地化解对方的苦恼,还要给对方以安慰,善于间接委婉地指出对方的过失和不足。这样才能使两颗心靠得更紧,使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
3.学会理解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把为人处世的尺子。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如果你只拿着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那么就难免产生误会和摩擦。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尝试着用对方的价值观去看待事物,这是实现相互理解的唯一途径。
婚姻是否幸福,关键是看夫妻双方是否善于磨合彼此的性格、爱好,而非双方的兴趣保持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找到一对性格、情趣、爱好完全相同的情侣。因而,若夫妻双方能最大限度地接纳对方的爱好,并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适应彼此的性格,就能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4。尊重对方的隐私权
一个人内心生活的隐秘性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受到尊重的,因为它是内心生活的真实性保障。对于灵魂的相知来说,最重要的是两颗灵魂本身的丰富以及由此产生的互相吸引,而绝非彼此的熟稔乃至明察秋毫。尊重隐私权意味着把一个人当做独立的人格予以尊重,在夫妻之间同样应该有这样一种文明意识和教养。
每个人都有或简单或复杂的过去,不想说出的,是心口的痛。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需要对方来疼来爱的,每个人都需要婚姻之外的感情交流,不要千方百计地去问他(她)最不想说的事情,不想说自有他(她)不想说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守护自己私密空间的需要,有交朋友和交流的需要,也有情感的需要。爱的含义是尊重,尊重思想的独立性,尊重道德的不兼容性,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尊重修养的层面性。尊重不同的生活形式,借此才能把生活推进到更高的层次。
如果说夫妻之间的感情是一条河,那么理解就是河岸,是这份感情的忠实护卫。理解是理性的阳光,一对能够相互理解的夫妻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吵,他们的生活会充满温馨。理解是增进夫妻感情的润滑剂,因为理解,夫妻才能融洽地相处。
气大伤身,和气做人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好脾气带来好运气,用沟通代替争吵,凡事看开一点,处世以让人为上策,做人不要太敏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时时自我反省,少攀比,少生气,学会自制,前嫌则可尽释。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人都可能发火。但要做到为正当的目的,以适宜的方式,对适当的对象,适时适度地发火,这可不易。”能够自如地驾驭愤怒的情绪,这是一个人真正坚强的表现。